(二)股市反應對注冊會計師是否審計不敏感
在2001年的牛市中,被審公司股市反應好的隻有76家,占被審總數的45.23%。
在2007年的牛市中,被審公司股市表現好的有51家,占被審公司總數的61.45%。從表麵上看,這個數據有點讓人欣慰,但所有經過2007年的人都知道,這一年的股市好得令人發狂,幾乎所有的股票都在這一年衝到了曆史最高點,全國的股民都沉浸在股票升值帶來的幸福當中,但居然有38.55%的被審公司股票市值表現不好,真是會讓這些公司心灰意冷。
2005年是熊市,被審公司反應好的有17家,占被審總數的48.57%。
2009年是牛市,被審公司股市反應好的有11家,占被審總數的39.29%。
除2007年超牛市外,無論是牛市還是熊市,中報審計公司的股市反應總體上都不理想。
那麼,被審公司市場表現好的,是否是因為審計而帶來的回報呢?確實不好這麼說。因為在上述四年中,通過與行業中未審股票的相同指標相比,不管是行業中未審ROE值最高的還是最低的,絕大多數都是市場表現較好。
(三)股市在報表公布日後的幾天中對是否有分配方案不敏感
股票有分配對投資者來說應該是件好事,特別是現金分紅是上市公司付出了真金白銀,不是在玩數字遊戲。但市場對這一利好消息並沒有立即顯示特別的熱情。在2001年有分配的29家公司中,報表公布後有11家股市表現較好,18家表現不佳。2005年11家有分配的公司中2家表現良好,8家表現不佳(一家無交易數據);2007年有分配的28家公司中15家表現良好,13家表現不佳。2009年有分配的5家公司中,2家表現良好,3家表現不佳。而且漲跌也不區分是以什麼方式分配(當然,有些會在除權日漲一下)。
(四)股市對審計報告的類型不敏感
被審的公司中絕大多數是標準無保留意見,極個別是無法表示或保留意見,也有一小部分是帶解釋段的無保留意見。但股市的反應並沒有因為報告的不同而加以區分。如上述已經提到過的2009年的ST國藥,無ROE數據,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是保留意見,但報表公布後卻在考察的內容中好幾項指標上升。因為出具帶解釋段的無保留意見的公司裏大多數是ST公司,許多在報表公布的前後時間沒有交易,除去那些無法考察的公司外,在有交易的少數公司中,市場反應好的占多數。
四、總結
通過以上實證分析,筆者認為中國的股票市場是一個不太成熟的市場。中報的數據是否良好以及中報是否被審在股市反應中所起的作用並不大。許多投資者對被審計公司傳遞的信號沒有作出恰當的反應,這就使大部分上市公司對中報審計失去了興趣。許多公司在自願審計一次以後就不再審計;還有很多強製性審計公司一旦不需要強製性審計後就不再審計;另有一些內部控製管理嚴格的公司如許多銀行選擇了費用相對低的審閱,這可能是中報審計數量越來越少的一個原因。
筆者相信,隨著各方麵法律、法規以及製度的不斷完善,隨著相關部門對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教育工作的重視,我國的投資者會越來越理性,他們對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的要求將越來越高,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也將會得到應有的關注,中報審計的狀況會得到改變,中國的證券市場將會處於良性循環階段。●
【參考文獻】
[1] 劉斌,王杏芬,等. 《自願中報審計的需求動機,會計信息質量與經濟後果——來自中國上市公司2002—2006年的經驗證據[J].經濟科學,2008(3).
[2] Willenburg,M,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Demand for Auditing in the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market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9(37):225-238.
[3] Chee W.Chow,1982,The Demand for External Auditing:Size,Date and influences[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9(57).
[4] Ettredge,M,Simon,D,Smith,D,Stone,M.,Why do companies purchase timely quarterly review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4(18):13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