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喜仙

楊喜仙,女,漢族,1919年9月出生,黃陵縣橋山鎮上翟莊村人。自幼心靈手巧,酷愛剪紙藝術,特別擅長人物、花鳥、魚蟲。許多作品曾在國內外報刊、雜誌發表,被藝術界普遍關注。

1981年1月13日,西德民間藝術家白雲台女士,1984年6月18日法國文化藝術委員會負責人皮埃爾一吉萊姆夫婦曾先後專程到上翟莊村看望采訪楊喜仙老人。客主一見如故,促膝長談,藝術相通。法、德客人回國後報道了楊喜仙的剪紙藝術,並將其精美作品在德、法藝術節上展出。1992年9月,應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理事長石曉光先生和日本國傳統工藝品產業振興協會會長岩治郎先生的共同邀請,楊喜仙的剪紙作品《花鳥圖》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中日傳統工藝品聯合展,國內外藝術家給予了高度評價。

郵電部發行的首套十二生肖大團圓郵票《生肖瑰寶》係用楊喜仙1982年發表在《美術》雜誌上的名為《十二生肖萬古傳》剪紙與藝術大師黃永玉十二個生肖畫完善結合而成的。這套《十二生肖萬古傳》剪紙外方內圓,手法古樸雅拙,充滿情趣;十二生肖與人和諧相處,水乳交融,烘托出濃濃的民俗文化氣息,洋溢著時代賦予的活力和青春。

《生肖瑰寶》郵品的發行突破了以往每年隻發行當年生肖郵票的慣例,是中國繼第一次發行的生肖郵票庚申猴之後的又一裏程碑。個性十二生肖大團圓郵票包括1版小全張,12版小張票以及1本小本票。小全張實現了世界集郵史上第一次將十二生肖放在同一版上發行的壯舉,彌足珍貴。12版小版張中,每個生肖一版,每版上有12枚相同的生肖,共144枚。楊喜仙的生肖剪紙位居各版郵票正中(4枚),四周為黃永玉的生肖畫(12枚)。版版個性十足,開創了國內用現代元素結合中國傳統技法描繪生肖的一絕,其藝術價值不可限量。楊喜仙生肖剪紙居各版郵票正中的位置充分說明她高超的剪紙造詣。

她先後發表的作品有:《水流天下》《十二生肖》《百鳥朝鳳》《二龍戲珠》《鯉魚躍龍門》《老鼠娶親》《八仙過海》《劈山救母》《王祥臥冰》《楊門女將》《穆桂英掛帥》《豬八戒背媳婦》《白毛女》等800餘件。並特巨匠心地剪了一副字是:“紅紙綠紙色爭豔,剪刀過後萬物還;繪龍如同見真龍,描鳳要叫活鳳現;小小剪刀做貢獻,民間藝術萬古傳。”這副剪紙作品是一代文盲藝術家發自內心的聲音,無悔追求的目標,完美人生的寫照。

2006年9月7日,剪紙藝術家楊喜仙因病醫治無效,在家中與世長辭,享年87歲。

張林召

張林召,女,漢族,1915年出生,黃陵縣隆坊鎮人。農民,文盲,自幼心靈手巧,喜愛剪紙藝術,其人物造型,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她的數幅剪紙作品曾參加由延安地區文化局、群眾藝術館與中央美術館聯合舉辦的“延安剪紙”展覽,並在國家級刊物《美術》雜誌發表。其作品的風格,引起國內美術專家的重視與好評。其作品遠銷國外。

美術評論家鍾阿城說:“張林召的剪紙造型是中國民間傳統觀念所形成的心理結構,是一種獨特素質的表露,這種表露令人震驚,它既是傳統的,又是個人的,在某種意義上還是現代的。”“這種造型處理我們可以在畢加索的立體主義時期中見到”。對張林召的作品評價頗高。

1987年,剪紙能手張林召病逝於家中,告別了她平凡的藝術一生。終年72歲。

王蘭芳

王蘭芳,女,漢族,1928年出生,黃陵縣城區西窪村人,黃帝陵祭祀麵花藝術大師。

她自幼隨奶奶學習麵花製作技藝,後不斷鑽研,悉心探索,成為海內外知名的黃帝陵祭祀麵花藝術大師。其構思精巧,手法嫻熟,製作的麵花造型生動誇張,色彩鮮豔奪目,民俗氣息濃鬱。以黃帝陵祭祀麵花最為擅長,每年清明、重陽,均製作大量的麵花作為祭祀供品。祭祀麵花以花鳥魚蟲、飛禽走獸、蔬菜雜果為主,或氣勢雄偉,或雅致優美,無不栩栩如生,精巧傳神;且結構複雜,造型生動,有較高的審美和觀賞價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蓮生貴子》《百鳥朝鳳》等。1994年曾代表陝西省參加國慶45周年天壇和民族文化宮的慶典展出,和村上其餘12人的作品同被文化部授予“中華民間一絕”;1997年,赴港參加香港回歸後首屆藝術節民間藝術現場展示,博得海內外專家讚譽;2002年應邀在“首屆南京民間藝術節”上現場展示了麵花製作技藝。

2002年因病去世,終年74歲。

焦振卿

焦振卿,男,漢族,1923年出生,黃陵縣倉村鄉南河寨村人。自幼天資聰穎,勤學好問,在木匠表兄劉存行的影響下,10歲學藝,酷愛木器雕刻,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練就了堪稱一絕的木雕手藝。擅長在日用木器家具和建築物上雕刻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等,特別精工於在棺木上雕刻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的《二十四孝圖》。其手法有沙地留青、皮雕、浮雕、鏤雕、透雕、套雕、多層雕、木麵木刻、木口木刻等。畫麵生動,造型優美,人物姿態各異,惟妙惟肖。作品多次巡展並在報刊發表,國內外藝術界非常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