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傑克·韋爾奇——鼓勵孩子去競爭(2 / 2)

競爭意識可克服孩子的膽怯心理、保守心理和自卑心理,提高對於善抓機遇的意義的認識;可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在競爭中表現出來的精神和才能,會使孩子對自己做出肯定的評價;可使孩子產生成功感。孩子在競爭中所取得的成功感,會激發孩子進一步奮發向上;可提高孩子的耐挫能力。

競爭者不能都取得勝利,競爭免不了遭受挫折。從小品嚐競爭失利的滋味,可提高對未來可能遇到的挫折的承受能力;可增強孩子的集體主義精神。競爭可使孩子看到集體的力量、群眾的智慧,認識到團結的重要性。

第二,給孩子挑選合適的競爭對手。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有一種追求優越的欲望,它推動人們努力補償自己的不足,發奮圖強,獲得成功。這種心理在人的一生中都在發揮作用。因此,父母隻要善於利用這條規律,就能有效地激起孩子的競爭行為,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

給孩子找一個“對手”,就是運用比較的方法,使孩子看到自己與其他人的差距。隻有看到差距,才會有補償差距的願望,否則,孩子就不知道往哪個方麵去努力。找出差距後,父母就可以引導孩子去努力補償了,如使用激將法、鼓勵法等,就很容易取得效果。

父母在選擇對手時,應注意目標不要太高,不要每次都盯著第一名。如果孩子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太大,很容易產生望而生畏、高不可攀的心理,而喪失競爭的勇氣。最好是選擇一個孩子比較熟悉,比自己的孩子水平略高一籌的同學做為競爭對象,這樣容易激起他趕超的信心和勇氣。同時,要多與孩子交談,告訴孩子“友誼第一”,不要讓孩子滋生對競爭對象的敵意。當孩子通過努力已經超過競爭對手時,要給孩子選擇新的競爭對手,這樣孩子也有了不斷前進的動力。

此外,讓孩子與自己競爭也是很好的辦法。例如,在訓練孩子打算盤時,可以每次都給他掐時間,讓他和自己比。而且還可以告訴孩子,他的速度一次比一次快,這樣孩子的自信心就越來越強了,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第三,對孩子取得的成績要及時鼓勵。當孩子參與競爭並取得一定成績之後,父母要以興奮的神情表示分享孩子的喜悅,必要時可加以特別的鼓勵。千萬不能對孩子取得的成績不屑一顧,甚至嗤之以鼻,更不能說“這有啥了不起”一類的話,這種潑冷水的行為,隻會挫傷孩子參與競爭的信心,實在不可取。

第四,教孩子在競爭中合作。競爭愈是激烈,合作意識就愈是重要。因為個人的力量總是渺小的,很多事情需要在合作中才能解決,而且個人也隻有在合作中通過互通有無、取長補短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

要使孩子在長大後能獲得好的發展,父母在重視孩子競爭意識的培養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孩子合作精神的培養。要讓孩子認識到,競爭不是抬高自己、輕視別人,而是通過競爭認識到集體中各人有各人的長處和不足。

第五,指導孩子正確麵對競爭。父母在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時,切忌一味向孩子強調競爭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其他方麵的教育。否則,孩子有可能會過分關注成敗得失,這是一種消極的競爭心理。家長要像傑克·韋爾奇的母親一樣,不但教會孩子競爭的價值,還要教會孩子接受競爭帶來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