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思考
工作園地
作者:魏瑞娟
近年來,高校頻發的大學生殺人事件、自殺事件引人深思。震驚全國的“馬加爵事件”、“藥家鑫事件”、“複旦大學研究生投毒事件”、“華南農大女研究生墜樓事件”、“長春女大學生宿舍上吊自殺事件”等在高校不斷上演,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這些身在象牙塔中的天之驕子竟然做出令人扼腕歎息的悲劇事件,究竟是哪裏出現了問題?是大學教育出現了問題?是大學生本身出現了問題?還是這個社會出現了問題?這既有社會和教育的因素,也有大學生自身的心理因素。作為高校該如何應對?“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為了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減少悲劇事件發生,目前絕大部分高校都開始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1 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概念、內容和意義
1.1 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概念和內容。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是指大學生在校期間有關心理方麵的記錄。主要應包括以下三方麵的內容:一是學生基本信息。具體包括學生本人的基本情況、家庭概況、學習和生活情況等基本資料。這些基本信息為我們提供了分析大學生心理的背景資料,可以從學生的學籍檔案裏麵獲取。二是學生的心理測評信息。具體包括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測評記錄,記錄了學生的學習心理、交往心理和擇業心理等心理活動。通過這些心理測評記錄能發現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事前幹預和疏導,“防患於未然”。三是學生的心理谘詢和心理輔導記錄。具體包括學生心理谘詢的時間、內容和具體表現,心理教師發現的問題及輔導措施和後續的跟蹤記錄等。
1.2 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意義。我們經常說要保持身心健康,但大家對身心健康的理解過於片麵,往往隻注重生理方麵的健康而忽視了心理方麵的健康,各個醫院經常人滿為患,而心理谘詢等心理治療機構卻少人問津。其實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同樣重要,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人的全麵發展。醫院為每位患者建立了病曆檔案,那麼,心理谘詢等心理治療機構也應為每位前來谘詢的人建立心理檔案。
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是有利於國家社會,有利於學校和家庭,有利於老師和學生的好事。一是對國家和社會的意義。大學生是國家和社會培養的棟梁之才,是國家建設發展的主力軍和接班人,一旦這一群體在心理上出現問題,對國家和社會將是巨大的損失。二是對學校和家庭的意義。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有助於高校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事前幹預和疏導,使大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營造和諧健康的校園環境,同時也為每個家庭的完整和幸福提供了保障。三是對老師和學生的意義。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能夠使老師更全麵地了解學生,因材施教,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也能夠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出現心理困惑能夠得到及時的疏導和幫助,避免悲劇事件的發生,使其在以後的道路上少走彎路,更好地適應社會。
2 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建設存在的問題
2.1 學校宣傳不夠,學生參與不積極,使信度、效度受影響。高校一般在新生入學軍訓結束後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在測試前沒有對學生講解心理測試的作用和目的以及對其今後的影響,致使學生對心理測試認知不到位,參與意識不強,隻是應付了事。對於學生一方而言,有些同學因為擔心測試結果會對其產生不良影響,或受到學校懲罰等,沒有誠實作答。其測試結果可想而知,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情況,致使心理檔案的信度和效度都受到影響。
2.2 內容單一,沒有保持心理檔案的連續性和動態性。很多高校隻是在新生入學時進行了大學生的心理問卷調查或是心理測評,據此篩選出存在心理困難的學生,作為重點管理對象。一般而言,在整個大學四年隻進行新生入學這一次心理測評,而且測評記錄一旦收集完畢就被束之高閣,成為“死檔”,很少被利用。大一進行的心理測試隻是代表了那一個階段的心理狀況,隨著大學生活的進展,學生在學習上、生活上、交往上都會遇到新情況,產生新的心理困惑,出現了新的有心理困難的學生,或者隨著知識的積累,經曆的豐富,原來遇到的心理困惑慢慢得到了調節,原來有心理困難的學生不再困惑。原來有心理困難的學生不代表永遠心理困難,原來沒有心理困難的學生不代表永遠沒有心理困難。大學生處在求學、交友、戀愛、擇業的曆史時期,也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心理波動和心理困難,僅僅以曆史的記錄去描述整個大學期間的心理狀況是不可取的。同時,學生的心理檔案也不僅僅是單一的心理測評記錄,還應該包括整個大學期間的心理谘詢和心理輔導記錄以及發生的反映學生心理狀況的重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