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建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思考(2 / 2)

2.3 缺乏專業的心理分析和輔導人員。很多高校沒有專業的心理分析和輔導人員,一般都是由學生輔導員或者思想政治課的老師擔任。我們知道,人的心理是非常複雜和微妙的,必須有專業的心理學知識、豐富的人生閱曆、很強的責任心的人才能勝任,從事心理領域的人員一般應該取得心理谘詢師職業資格證書。由這些非專業人員建立起來的心理檔案的規範程度和可利用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2.4 建設檔案手段單一、落後。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是紙質形式的心理檔案,建立檔案的手段就是通過發放紙質的心理測評表和進行紙質的心理記錄。這一做法非常落後,高校的學生成千上萬,一個個地建檔,一個個地分析,工作量很大,這樣做不便於我們及時地對心理測評結果進行管理、分析和利用,也不便於對某個人的心理檔案進行係統的梳理,進行縱向的比較和跟蹤記錄。

3 完善大學生心理檔案建設的對策

人的心理和身體是一樣重要的,身體有了疾病去醫院就診,醫院會給患者建立病曆,同樣,人的心理出現障礙也需要得到疏導,需要建立心理檔案。那麼,我們可以仿照醫院的做法,給正處於人生心理波動較大的大學生來建立心理檔案。針對上述出現的問題,我們對症下藥,提出以下對策。

3.1 心理測評前要加強宣傳,提高心理檔案的信度和效度。我們去醫院體檢和就醫,目的明確,為了身體健康。同樣,我們進行心理測評,也是為了心理健康。學校在進行心理測評前,要向大家講清楚心理測評的目的,要讓大家知道每個人都會遇到心理困惑,這是很正常的,我們測評的結果是要保密的,並且對大家的學習和就業等都不會帶來負麵影響,是來幫助大家發現問題,解決困難的,這樣大家放下了心理顧慮,會更誠實地回答問題。同時,認識到心理測評是為了自身的健康發展,也會減少抵觸情緒,認真配合。隻有這樣,才能提高心理檔案的信度和效度。

3.2 保持動態的連續跟蹤記錄。我們知道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下人的心理狀況是不一樣的,而大學生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心理波動劇烈,心理狀況在每個時期都有不同,我們至少應該每個學期進行一次心理測評,進行連續跟蹤記錄,保持數據的動態性。這樣產生的心理檔案才能反映大學生在整個大學四年的心路曆程,才有更高分析和利用價值。

3.3 培養或引進專業的心理谘詢人員。醫生是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能的,同樣,心理谘詢師也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能,而高校的學生輔導員和思想政治教師雖然具有較高的學曆、較強的責任心,但是,絕大部分不是心理學專業,也沒有獲得相應的心理谘詢師證書,給學生進行心理谘詢和心理輔導顯得不夠專業。所以,高校要有意識地引進心理谘詢師等專業人員,當然也可以選拔教師去培訓進修獲得相應的資質,這樣建立的大學生心理檔案才更專業,才能更好地分析和利用。

3.4 利用網絡平台建設和管理心理檔案。我們看到目前有一定規模的醫院都開始為患者建立電子病曆,我們的心理檔案和醫院的病曆相似,反映了一個人在不同階段的心理狀況,也應該采用電子檔案的形式。利用網絡平台,以省(或市)為單位,建立各高校通用的心理測評和心理檔案管理平台。每個高校都有一個入口,學生憑賬號(一般為學號)和密碼,進入心理測評係統測評,心理測評係統會自動生成測評結果,心理谘詢師等管理人員通過自己的賬號和密碼來了解和分析這些測評結果。這樣便於快捷地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篩選出需要幫助的心理困難的學生,重點管理,同時也大大減輕了測評和分析的工作量,也便於定期跟蹤記錄,生成每個學生的動態心理檔案。

(作者單位:中州大學 來稿日期:201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