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不同部門相互交替,滾動發展。遺址文化產業結構中可分為三種部門:遺址文化產業發展的先導部門;第二線的潛導部門;有待改造的衰退部門。這三種部門形成一定的層次和梯度,並不斷轉換,始終保持強勁的推動力。

遺址文化產業的創新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麵:

產品創新,保持產品的不斷創新和開拓市場,是產業永葆活力的關鍵。產品的創新,可以帶動產業新一輪快速發展,獲得高效的利益。

技術創新,遺址保護和展示技術的創新,可以極大的促進遺址文化產業的發展。由於技術的限製,我國很多遺址難以利用,廣泛應用現代化科技成果,可以提高遺址保護和利用能力,擴大遺址文化產業開發規模。

管理創新,管理體製一直是製約我國遺址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通過不斷創新管理體製,可以使企業獲得更多的權利,給企業注入活力,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組織創新,完善的組織體係是產業發展的保障,遺址文化企業不斷向大型化、綜合化、集團化經營集中,可以使遺址文化產業獲得規模效益。

遺址文化產業結構優化的四個目標是相輔相成的。合理化是基石,是產業協調、效率、創新的基礎,如果沒有合理化,其他目標就無從談起。協調是其他目標實現的重要保障,它能促進合理化發展,是遺址文化產業高效運轉的保障。創新是遺址文化產業持續發展的動力,是產業高度化的基礎。

9.3.2 遺址文化產業結構優化的措施

遺址文化產業結構優化涉及多方麵的因素,是一個複雜的係統工程,下麵將從戰略層麵、產業政策層麵、技術措施層麵分別加以論述。

1.戰略措施層麵

基於上麵對遺址文化產業結構問題的分析以及優化目標體係的設置,並參照全國經濟產業結構演進的新特點,提出遺址文化產業結構優化的三種基本戰略:

(1)政府主導戰略

政府主導戰略,就是依照遺址文化產業自身的發展特點,在以市場配置遺址資源的基礎上,政府采取科學、強力的幹預措施,促進遺址文化產業優化升級。政府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麵:

一是主導協調遺址文化產業各行業的聯動運作,遺址文化產業是由一個龐大的行業體係構成的,各部門都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就會產生不和諧的因素,這時需要政府協調各部門之間的利益,促進遺址文化產業之間的協調發展。

二是主導製定遺址文化產業有關政策法規,遺址文化產業政策是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業素質的重要手段,它的製定需要政府組織。

三是主導監控遺址保護和綜合開發規劃,政府需要對遺址保護和開發做一科學的規劃,來約束遺址破壞行為,監督在遺址開發過程中的過度開發問題和經營無序狀況。

四是主導相關的基礎設施投資,遺址文化產業是一項資金密集型的經濟產業,在其發展壯大過程中,遺址文化產業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的建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是這些投資回報較慢,是企業所不願投資的,隻有政府投資,才能帶動其他投資。

(2)品牌支撐戰略

品牌支撐戰略就是基於某些獨具特色、開發潛力巨大的遺址項目,通過合理的組合、精心的包裝以及有效的推廣,使其成為標誌性的產品進入市場並形成品牌,然後借助這些成熟的品牌帶動其他產品的共同發展。

陝西關中有多處享有世界聲譽的大型遺址,如漢長安城遺址、秦始皇陵及兵馬俑遺址、秦阿房宮遺址等等,對這些遺址進行精心的包裝,推向世界市場,形成品牌效應,帶動整個陝西遺址文化產業的發展。

品牌支撐戰略可以促進產品的配套開發,拓展文化產品體係,品牌戰略可以形成先導型行業,成為遺址文化產業經濟增長的熱點,新品牌的不斷出現,就會帶動遺址文化產業不斷創新和升級。

(3)科技創新戰略

數字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可以在虛擬空間中再現真實的曆史地理場景,虛擬遺址曆史信息,並且能夠與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的文字資料、圖像實行“鏈接”,甚至輔助不同領域中專家的谘詢與解說,並且這種產品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傳播,故宮博物院和敦煌莫高窟已經進行了遺產數字化的嚐試。遺址的數字化使傳統的遺址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經過這次開發,許多以往不被認為具有經濟意義的文化形態,將由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所負載,進入經濟學家和投資人的視野。遺址數字化開發利用應納入社會的整體發展戰略,聯係各個方麵加以實施:

(1)將遺址的保護和開發納入地方文化發展戰略,並使之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2)以信息和傳媒產業發展為契機,實現遺址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教育產業、娛樂業的多方麵鏈接,使遺址開發與多個產業領域相結合,逐步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並使遺址數字化成為麵向經濟時代的新型基礎建設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