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專家已經指出,現在中國高等教育存在著“扭曲的評價機製”,在此問題的背後,“實際上有泛行政化的陰影”,“與行政化相聯係,是學術官場化的問題”。話說得有些重,但這些問題均已觸及高等教育的深層次改革問題。當然,解決這些問題並非哪一個大學所能勝任,是需要教育行政機關帶頭自覺地進行改革,積以時日,才能收效的。筆者在此想提及,關於上述“扭曲評價機製”“行政化的陰影”“學術官場化”問題,近年來在媒體上頗不少見這方麵的議論,而且列舉了不少具體事例,可惜尚未引起眾人的注意。如果競爭機製缺少一個公正、合理、科學的評價體係作為依托,那麼,這個競爭機製能否有效地運行?我覺得北大改革方案中對此核心問題缺少應有的論證,令人遺憾。

不能忽略教育質量問題。這個問題沒有過時,而且越來越值得關注。

由於博士點的大量增設,這就提出了博士生導師的質量問題。又由於碩士生、博士生招收人數的大量增加,又提出這方麵的生源問題。還有就是前幾年留下的學校“升格”問題,其餘波至今仍在衝擊著教育質量。

教育是百年大計,是關於人的塑造,特別是內心和智能的塑造和提高,這和具體建設工程不同。一幢大樓、一座大橋,可望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而且是有具體形象可見的。對於人的智能開發,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具有它自身的許多特點,是要教育工作者付出很大精力的。

現在的問題恰恰是,用有形的東西來代替教育的內在特質,在有些方麵使教師們不能沉下心來做教育人的細致工作,幹擾很多。對今日我國的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來說,並不是上級領導機關布置的工作太少,而是太繁太多,有時使得教師難以安定地坐下來備課。不能說教育上沒有“形象工程”,不能說教育上沒有“浮誇”,不能說教育上沒有“過多的填寫表格”的活動。提高教育質量,學校領導要有時間深入教育實踐;教師要有時間深入教學、科研實踐。如果沒有充分時間用在“正業”上,那麼,教育質量的提高可能隻是一句不能兌現的空話。這些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現實調查作為立論的依據的。總之,學校應當像學校,這和市場、和交通運輸不是一回事,學校應當寧靜,使師生們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在教與學上取得良好的成績。

(原載《華夏文化》2003年第3期)

§§二、指導研究生信函選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