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改革。如何改革?在筆者看來,已有的關於改革的正確倡議,應當督促使之真正落實。九年義務教育的國家規定,是否都已真正落實?如果不重視九年義務教育,國民整體素質如何提高?

今天需要有專門家來研究九年義教育問題,不要以為這方麵沒有什麼問題。與其奢談教育的大道理,毋寧在事關民智開發的基礎問題上多下些工夫,進行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使問題得到真正解決。我衷心希望:在我們國家多出一些對義務教育關心並為之解決實際問題的省長、市長、縣長、鎮長和鄉長等。農村孩子的稚嫩心靈需要有科學泉水的滋潤,從百年大計的角度來看祖國的教育問題,第一位應當是義務教育,而不是幾所一流大學。要知道,我國是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啊!

從《南方周末》上看到關於北京大學教育改革的報道,題目是:《北大激進變革》(2003年7月10日)副題是“一次把競爭和淘汰法則引入象牙塔的變革,一次為中國大學找尋新路的嚐試”。這是頗為吸引人的。仔細閱讀以後,頗覺失望,覺得題目大,內容少,好像隻顧到新聞效應,而忽略了教育內在規律的探索。

奇怪,在我們國家,大學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被人們稱之為“象牙塔”。新中國建立後,有一些政治運動是直接從大學開始的,而在改革開放的新曆史時期,大學以“改革”為名的新措施也出台了不少,結果,至今大學仍被媒體稱之為“象牙塔”,好像不食人間煙火似的,在我看來,這不大符合實際。

我並不認為今日大學是什麼“象牙塔”,同時我覺得大學應當有它自身的特點,它和行政機關、交易市場、工廠、礦山等等都不同,它是培養人才的場所,是研究和傳播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地方,是產生學術大師、專家和優秀領導人的學宮。如果是這樣,說它是“象牙塔”亦未嚐不可。如果在大學裏體會不到大學的理念,體會不到科學和文化的力量,那就不成其為大學。今天不應當再用“象牙塔”之類的話來嘲諷大學,而應當鼓勵大學在人才培養和科學創造上更加顯示出自己的特色來。

我不想評論北大的“激進變革”,在我看來,它的具體改革內容似乎並沒有抓住當前大學,特別是國內一流大學存在的真正問題,把次要問題當作關鍵問題,給人隔靴搔癢之感。

什麼是關鍵問題?我以為是學術成果評估體係問題。在這方麵需要進行徹底的改革。舉例來說,在大學裏,關於職稱的評審工作如果還是照目前這個模式進行,再好的改革方案也是難以落實的。職稱之評審、學術成果之評估、博士點之評審、重點學科之評審等等,其中值得探討之處頗為不少。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首先抓副教授升教授問題,以為這樣就將競爭機製引進到大學教育,那可能是把問題簡單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