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與博士生建立長期的學術聯係
博士生畢業後不可能都留在學校。他們比較年輕,經過較嚴格的科學訓練,多數人將來會成為學科建設中的中堅力量。由此便提出了一個問題:西北大學中國思想史學科1987年已被評為全國重點學科,編製不可能也不應該任意增加,人員要精;同時研究所又必須擔負起學科建設的重任,要有集體攻關項目,又要有持續不斷的研究活動,那麼,如何完成這個任務?除了將研究所現有研究人員組織到集體項目中來,發揮他們的特長以外,還可以組織已畢業分配到其他單位工作的博士生來參加課題的研究。我們已經這樣做了,效果很好。例如,我的一位博士生畢業後回到山西太原工作,我請他參加我們研究所的集體項目,他在工作之餘積極承擔了一部分研究任務,按時交出了成果。他的成果經過主編修改,認為達到了一定的學術水平。他自己也覺得這種方式很好,對提高他的研究水平大有裨益。我戲稱這是我們自己設置的“博士後”。
吸收已取得博士學位的同誌參加重要課題的研究工作,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因為經過幾年的培養,博士生導師和博士生相互之間已有較深的了解,並建立了師生感情。他們之間進行學術合作,一般不會發生所謂“人事”及其他方麵的矛盾,有助於學術研究工作順利進行。同時,博士生剛畢業不久,也需要在集體項目中提高自己的水平。這比一個人關起門來寫書,會有更多的交流和請教的機會,更有利於他們學術水平的提高。
由此,我便想到請教育領導部門考慮有計劃地正式建立文科博士後流動站。因為這對培養高質量的文科人才是不可缺少的。理、工科早已設立博士後流動站,且行之有效。文科亦不可忽視。當然,設立博士後流動站,應經過嚴格的評選。
近年來文科博士生的待遇有了提高,加上其他原因,生源有了增加,研究生工作當前的主要任務是提高質量。根據這個要求,我培養博士生的工作尚有差距,經過思考,今後準備在以下幾個方麵努力去做:
1.嚴格入學考試,特別注意麵試,了解其思維是否清晰,了解其理論和專業基礎的廣度和深度。我想強調:思維是否清晰,這是培養中國思想史博士生的基本條件之一。如果不能清晰地用語言文字表述自己的看法,沒有經過邏輯學的訓練,那很難在學科上作出成績來;
2.嚴格進行品德考核;
3.嚴格執行關於培養博士生的各種規定,使他們養成勤懇好學的良好品質;
4.對博士生要求嚴格進行外語訓練,他們不但要有閱讀能力,而且更要提高會話水平,以便於他們將來和外國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向外國介紹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5.要求博士生在研究所內參加一定的集體項目的研究工作,提高其科研能力和培養其科研的集體意識(善於和別人進行合作研究);
6.要求嚴格按照撰寫博士論文的程序進行工作,使博士生養成謹嚴的學風;
7.嚴格進行博士論文答辯,防止“人情風”等等與科學不相容的東西羼入博士生培養過程。
我想,隻有嚴格要求,認真地做培養工作,導師和研究生管理人員等密切配合,這樣才有可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博士,他們才能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打下鞏固的基礎。
(原載《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