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伍子胥·孫武(3 / 3)

操練開始前,孫武首先申明軍紀和操練的內容,然後開始操練。第一次戰鼓擂響,指揮旗舞動時,宮女們無不歪七趔八、掩口而笑。孫武再次鄭重申明軍法,並親自擊鼓開始操練,宮女們依然嬉笑不止。孫武大聲宣布:“如果約束不明,申令不信,那是將官的責任;如果你們敢於不聽號令,那就休怪本將軍手下無情了!”於是第三次宣布了操練的陣勢和軍法,然後下令演練開始,二位妃子和宮女依然嬉笑如故。孫武大怒:“現在既然已經約束再三,告訴了你們這是正規訓練,你們膽敢故意違抗軍令,該當何罪?”

執法官見孫武威嚴的神態,急忙跪地回答:“當斬!”

“全軍違令,不可盡誅。立即將兩名隊長斬首示眾!”孫武下令道。

左右見孫武怒目相向,立即將兩名隊長綁了起來。坐在觀禮台上的闔閭見狀,立即派大臣伯嚭拿上國王令箭來對孫武說:“寡人已經知道你的才能了,請你放了她倆,如果沒有了她們,我一定會寢食難安的呀!”

“軍中無戲言!臣已奉命為將,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看在陛下的私情上放過她們,那還怎麼能帶兵打仗?”孫武堅決地回答。

兩個人頭很快放在了隊列前麵。孫武另指定兩人為隊長,再次開始操練。隊伍自始至終都嚴格按命令行動,沒有絲毫差錯,更沒人敢出聲了。於是孫武命令軍法官向闔閭回報:“兵已經訓練好了,隻要陛下你下達命令,就是赴湯蹈火,也絕對會遵守命令的!”

兩個心愛的妃子被殺,闔閭極不高興,在伍子胥的勸諫下才拜孫武為上將軍。公元前509年,伍子胥帶兵打敗了來犯的楚軍,並占領了楚國居巢(今安徽省巢湖市)。也就在這一年,伍子胥針對楚國政局混亂,附庸國多有背離之心的大好時機,勸說闔閭通過伐楚而立威稱雄。公元前506年,闔閭聽從伍子胥建議禦駕親征,任命孫武為大將,伍子胥和伯嚭為輔,起大兵六萬征伐楚國。孫武、伍子胥勢如破竹,迅速擊敗了楚國二十萬大軍,占領了楚國都城郢都。伍子胥挖出楚平王的屍體,用鞭子狠狠地抽打了三百下,終於實現了他為父親和兄長報仇的願望。

當時楚平王的兒子楚昭王(秦女所生的珍),倉皇逃到了雲夢澤(江漢平原一帶)險些被強盜所殺,最後輾轉逃到隨國(今湖北隨州),才得以保全性命。伍子胥又親自帶兵攻打隨國,隨國國君告訴他,楚昭王已經去了鄭國,於是伍子胥就移兵伐鄭。多虧當年送伍子胥過江的老漁翁的兒子來見伍子胥,才保全了鄭國,鄭定公遂封給漁翁的兒子百裏之地,於是鄭國人都稱他為漁大夫。

在退兵回來的路上,伍子胥找到了當年救他後投水身亡女子的母親,重金報答了當年的恩情。後來在秦國的幫助下,楚昭王才勉強保住了楚國社稷,不過楚國的勢力也被嚴重削弱了。

回到姑蘇城,吳王闔閭論功行賞,孫武當然是頭號功臣。孫武卻堅決不願意接受官爵和財物,他請求退隱山林。孫武還私下對伍子胥說:“什麼叫天道?暑往則寒來,春還則秋至。闔閭自恃強盛,四境無慮,則驕樂必生!功成不退一定會有後患呀!”

伍子胥對他的話並不以為然,孫武自此飄然而去,他所留下的《孫子兵法》,成了曆代首選的軍事教材。闔閭拜伍子胥為相國,仿當年齊桓公對待管仲那樣敬重他。不久吳國太子夫婦相繼病逝,一時間闔閭難以決定立誰為繼承人,伍子胥力主立太孫夫差,闔閭說我看夫差聰明不足、凶殘有餘,可能不是吳國的好兆頭。伍子胥回答說:“立子以嫡,則不會引起紛亂。父死子繼,則名正言順,這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呢?”

闔閭回答:“寡人聽你的,就請你好好輔佐他吧!”於是夫差成了王位繼承人。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去世,太孫夫差繼位。由於伍子胥剛正不阿,時常提醒並糾正夫差的錯誤,而且他又是闔閭托孤重臣,夫差的確有點敬畏他;而伯嚭又能一切順著夫差,總是在夫差麵前說伍子胥居功自傲,甚至不把大王放在眼裏。慢慢地夫差對太宰伯嚭言聽計從,逐漸疏遠了伍子胥。在吳國和越國的爭鬥中,夫差根本不聽伍子胥的忠言,並於公元前484年,賜給伍子胥“屬鏤”寶劍迫使其自殺了,從此伯嚭當上了相國。公元前473年,正和伍子胥預料的一樣,越國滅了吳國。

當年伍子胥在自殺前曾對王孫駱說,越國要不了十幾年就一定會滅掉吳國的!王孫駱當時並沒有在意他的預言。現在越王勾踐在夫差乞求保命時,派人當眾曆數他的罪狀,其中第一條就是殺害忠臣伍子胥,第三條就是重用奸佞小人伯嚭。吳王夫差臨死時羞愧地對身邊人說:“我死後你們一定要在我的臉上蓋上羅,因為我沒有臉麵見伍子胥於地下呀。”

殺了闔閭的第二天,在吳王宮殿上,伯嚭也和越國官員一起朝賀越王勾踐的偉大勝利。勾踐當即下令殺了伯嚭全家,並且說:“我這是為忠臣伍子胥報仇!”

範蠡,字少伯(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春秋晚期出生在楚國宛城(今河南南陽)。他出身寒微,但學識淵博、見識遠大。他的故事千百年來被演繹了許多版本。尤其是他輔佐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後,隱姓埋名的傳奇經曆,使他的人生更具有神秘色彩。曆代史學界較為一致的結論是,範蠡不僅是春秋晚期成功的政治家,也是我國曆史上最成功的商人之一。在棄政從商後僅僅幾年時間,他的財產就富可敵國。因為他主要定居在齊國陶地,又自號朱公,所以被人稱為陶朱公。留傳於世的有《經商十八忌》等經商理論。兩千多年來,關於範蠡的晚年有許多傳說,基本都說他在滅了吳國後,帶著西施泛舟五湖,過上了世外桃源的生活。其實這些都是人們好奇範蠡的傳奇人生,同情西施的不幸遭遇而期望的一種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