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百裏奚·蹇叔(1 / 3)

百裏奚,字井伯,春秋時期虞國人(一說楚國宛地人),生卒年不詳。多舛的大半生,不僅豐富了他的閱曆,更使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晚年終於得到了秦穆公的重用。

蹇叔,春秋時期齊國人,生卒年不詳。大半生隱居農村,以農耕為生。他和百裏奚都是曆史上大器晚成的典型,在他和百裏奚的輔佐下,偏處西北的秦國逐步走上強盛之路,成就了秦穆公稱霸中原的大業。

百裏奚早年貧困坎坷,三十多歲才娶妻杜氏,生了一個兒子孟明視。百裏奚素有大誌,很想到諸侯之間去討個出路,但是又放不下老婆和兒子。杜氏勸他道:“大丈夫誌在四方!趁現在你還年富力強就應該出去闖蕩一番,怎麼能老守著老婆兒子呢?你放心出去,我能自食其力並照顧好兒子的!”

在妻子的鼓勵下,百裏奚終於走出家鄉,開始了他出人頭地的奮鬥。他首先來到齊國,想拜見齊襄公,可惜他是一介農夫,根本就沒有人為他引薦。窮困的他潦倒到乞討的地步,這時他遇見了比自己年長一歲的蹇叔。蹇叔也以耕種為生,家境並不富足。交談中蹇叔知道他是一個非凡的人才,於是二人結拜為兄弟,百裏奚便留在蹇叔那兒,暫時替別人放牛。就在這一年(公元前686年),齊國發生了內亂,公孫無知暗殺了齊襄公,正張榜納賢,百裏奚就想去應征。蹇叔對他說:“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還在,公孫無知一定不會久長,你不能去蹚渾水。”

不久得知周朝王子十分喜歡養牛,正在招聘養牛的高手,而且報酬也非常豐厚,百裏奚就辭別了蹇叔要去洛邑(今河南洛陽)。臨行時蹇叔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大丈夫絕不能輕易投靠人!如果你投靠了人家,感到不是你能輔佐的對象而再離開,那就是不忠;如果你陪著他共患難,那就是不智。賢弟既然為生計所迫要去洛邑,我也不為難你,為兄要不了多久一定去看望你!”

百裏奚求見了王子,並兢兢業業地為他養牛,王子見他幹得十分出色,而且還很有才能,就想收他為家臣,正好蹇叔此時來看他了。他們一起來拜見了王子,一出來蹇叔就對百裏奚說:“王子這人是誌大而才疏,他的身邊又全是一些諂媚奉承的小人,這樣的人是成不了氣候的!你應該趁早離開他。”

於是百裏奚就想回去看看老婆和兒子,蹇叔說:“正好虞國有我的好朋友宮之奇,他是個賢能的大臣,還是我陪你一起去吧。”

回到老家,杜氏卻帶著兒子不知道流落到哪兒去了。兄弟倆歎息之餘,隻有來見宮之奇。蹇叔向宮之奇竭力推薦百裏奚,於是宮之奇把百裏奚舉薦給了虞公,就這樣百裏奚做了虞國中大夫。可是當蹇叔見了虞公後又對百裏奚說:“我看虞公這人見識小還很自信,絕對不是能夠輔佐的人物!”

“可是為弟我確實是走投無路了呀,就像被困在幹涸小渠裏的一條魚,不盼望滔滔江水,而需要馬上有一瓢之水救命呀!”百裏奚十分無奈地說。

“你因為貧困而不得不走這一步,我理解你。以後如果有什麼事,就到宋國的鹿鳴村來找我吧!”兩人依依不舍地分別了。

在他陪虞公作了晉國俘虜後,由於不肯臣服於晉國,所以當晉國要把公主嫁給秦穆公時,就把他作為奴隸陪嫁了。走到中途他趁機逃到了楚國宛城(今河南南陽),專門替人養牛,由於他養牛經驗豐富,又被官府派去南海為楚國軍隊牧馬。

秦穆公在查驗陪嫁奴仆名單時,發現少了百裏奚,於是下令追查。這時因晉國內亂,被迫來到秦國的大將公孫枝對秦穆公說:“微臣在晉國時就知道百裏奚是難得的人才,可惜他生不逢時呀!”

“寡人怎麼才能找到他呢?”秦穆公問。

“我聽說他老婆流落到了楚國,他一定去楚國了。我們可以先派人去了解一下。”公孫枝回答道。

很快派去的密探彙報了百裏奚的蹤跡,秦穆公問他的大臣,我們派人用重金贖回他,你們覺得可以嗎?公孫枝回答說:“如果用重金向楚國贖人,百裏奚就不能到秦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