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思想的協調法則(1 / 2)

本課由費尼茲·帕克赫斯特·昆比來給您講授。

費尼茲·帕克赫斯特·昆比,即眾所周知的帕克,他於1802年2月16日出生在新罕布什爾的黎巴嫩。他是近代歐洲著名的精神治療師。他的精神治療法得以發展,是生活中諸多重要的因素發揮了巨大作用。

當昆比染上肺結核時,內科醫生的治療方法讓他心灰意冷,導致他最後放棄了痊愈的希望。這是昆比成功史上的首個重要轉折點。這時,他的一個朋友建議他參加戶外的體育運動,以改善身體狀況,比如騎馬、跑步、打球等。然而昆比的身體已經病入膏肓,疾病的折磨顯然沒法兒讓他真的去參加那些劇烈的運動。

接下來,昆比做了最好的嚐試——他決定去旅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旅行讓昆比受益匪淺,他的身體得到了康複。自己的身體奇跡般地康複了,使昆比開始思考起這個發人深省的過程。然而直到幾年之後,他才進一步發掘出這一事件的整個秘密。

1838年,在卡利爾博士的一個講座的啟發下,昆比開始進軍催眠術研究領域,並在盧修斯·伯克瑪的幫助下進行了更深度的催眠實驗。盧修斯·伯克瑪是一個毫無內科專業概念的人,可是,他卻能夠用自己的一套獨特的處方讓病人藥到病除。他可以讓病人比較容易地進入催眠狀態,並為之診斷出病源——深層的精神上的疾病。盧修斯的精神治療法令昆比無比佩服,使他開始注意到了精神上的變化,以及安慰劑對一個病人生理上的作用力。

昆比為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據研究的結果,他發展了精神輔助治療理論,並於1859年在緬因州的波特蘭組建了一個專門的研究室。在昆比的研究室裏,有幾位得力的助手,如“新思想運動”的發起人沃侖·飛特·伊文斯、安尼特·塞伯利·傑瑟、朱利葉斯·傑瑟和“基督科學運動”的發起人瑪麗·貝科·埃迪。他們積極參與到昆比的精神輔助治療理論的研究中,並將所有研究成果記錄了下來。

昆比博士的精神治療法研究在全世界醫療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昆比於1866年1月16日卒於他居住了大半輩子的緬因州貝爾法斯特,享年64歲。

1.如果一個人總是自以為是,以自我為中心,完全不考慮他人的態度的話,那麼,這個人就得了“信念病態症”。如果我是病態的,那麼這種病態就來自於我的感受、我的信仰和我的思想,因為是我的感受、信仰和思想讓我以為自己處於病態中。所以,我們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歸結為:我們在思想或信念上出了差錯。

2.由於我們的疾病是由實質存在的思想造成的,我們就勢必要去了解我們的腦袋裏到底在想什麼。治病即是更正錯誤,而疾病又總是尾隨錯誤而至,所以,隻有采取追根溯源、釜底抽薪的方式才能拒疾病於門外。那麼,這種方式該如何去實現呢?隻有通過協調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