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合理運用圖譜可以使活動變得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充分吸引幼兒的注意。如果隻靠語言傳遞信息,則會給予幼兒單調和枯燥的感覺。有了圖譜,活動內容的表述會更生動、形象。當你像變魔術一樣拿出圖片時,孩子們充滿了興奮和期待。幼兒形象思維占優勢,這是他們的特點。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圖譜,幼兒的注意力便集中了,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了,記憶歌詞的效果更好。

四、齊表演,記歌詞更有趣

嬰幼兒在學習講話的過程中,常會出現用動作幫助表達意思的現象。在唱歌時,歌曲有一定的節奏,他們更喜歡一邊唱,一邊用動作表示歌詞的含義。對於學齡前的幼兒來說,這種一邊唱一邊進行動作表演,對幫助他們記憶歌詞、促進動作的協調及增強節奏感都有一定的好處。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可以通過動作表演幫助幼兒記憶歌詞。比如小班歌曲《好娃娃》的歌詞是這樣的:“爺爺年紀大呀,頭發白花花,我給爺爺端杯茶呀,爺爺笑哈哈。”引導幼兒學唱時,我采用“摸胡子、點頭發、捧茶杯”等動作提示幼兒記住歌詞。為了讓孩子們看得清、記得明,我故意將動作做得誇張一些。有了我的動作暗示,幼兒對歌詞的記憶增強了,伴著歡快的活潑的旋律,幼兒用整齊動聽的歌聲表達了對爺爺奶奶的熱愛之情。又如中班歌曲《理發店》,歌詞內容有明顯的表演情節,通過情景表演,幼兒很容易理解歌詞。我當理發師傅,幼兒當顧客,幼兒互相當理發師傅和顧客,這樣既讓幼兒認識了理發工具,又幫助幼兒記憶和理解了歌詞。再如《我的家》,這首歌中有五個人物,有媽媽、爸爸、爺爺、奶奶、小寶寶。由於人物較多,我采用了手偶劇表演,幼兒興趣濃厚,引導他們在手指上畫上不同的人物形象,唱到哪個人物就動哪個手指,整節課幼兒都很認真,他們在歡笑中不知不覺學會了這首歌,回到家中還與爸爸媽媽一起表演。再說說歌曲《小娃娃跌倒了》,這首歌曲特別富於動作感和表現性,歌詞內容為:“路邊有個小娃娃跌倒了,哇啦哇啦哭著喊媽媽,我趕緊跑過去,抱起小娃娃呀,高高興興地送他回了家。”在組織中班幼兒學唱這首歌時,我引導幼兒自己設計動作表現小娃娃跌倒、哭喊的樣子,以及歌曲中的小朋友快跑過去抱起小娃娃、送小娃娃回家的情景。幼兒按順序做出“跌”、“哭”、“跑”、“抱”、“送”等動作的同時,自然理解和記憶了歌詞。

在幼兒園歌唱活動中,我們常常看到幼兒因缺乏記憶歌詞的技巧而陷入死記硬背的境地,特別是碰到內容複雜的歌詞,幼兒更是無從記起。來自歌詞的記憶負擔,影響了幼兒對歌曲情緒的體驗,削弱了歌唱活動的效果。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倘若善於點撥和幫助幼兒記憶歌詞,巧妙地將歌詞的傳遞寓於生動活潑的形式中,將會使幼兒充分享受歌唱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