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2 / 2)

二、教育環境生活化

幼兒的認知發展是其在不斷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積極作用於外界而獲得的。因此,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創設一個健康、豐富的科學教育環境,是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發展需要的。我們不僅設有專門的科技操作間,預設好許多材料、工具供幼兒探索、操作,還在班內設立科技角,提供一些幼兒近期感興趣的實驗材料和工具,如彈簧、磁鐵、盒子、電線等。在區角遊戲中,讓孩子用自己的小手去做簡單的、自己感興趣的小實驗,孩子們可將這些材料做成魔盒、電線小人、會跳舞的動物等。在這裏,孩子們步入了光學、電學、聲學、力學的科學世界,動手動腦,通過一遍一遍的嚐試、一次一次的探索獲得真知。物質環境是重要的,給幼兒創造寬鬆和諧的心理環境是同等重要的。我們應熱情地支持鼓勵幼兒的科學探索活動,愛護幼兒的探索成果,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與他們共同參與到活動中,使他們無拘無束地接受科學教育。

我們還經常帶領幼兒去科博館、知名的企業參觀,以豐富幼兒的知識,了解現代化的流水線工程,不僅培養了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更激起了幼兒對周圍生活的關注。另外,我們通過引導幼兒參觀超市組織孩子們收集各種商品的包裝,開展一係列的主題活動:一次性食品、食品的包裝、各種各樣的商標,等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孩子們了解到了商品的包裝上有商標、使用說明、有效日期、生產日期等;食品有不同的保存方法等,使孩子們進一步了解了我們周圍的事物,讓我們的教育更加接近幼兒的生活。

三、指導策略生活化。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反對以“教”為中心,主張“教學做合一”。他認為,教學方法一定要由以“教”為中心轉為以“學”為中心,讓幼兒學會學習。陶行知極其重視實踐,在具體教學中,特別強調“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眼睛、嘴、空間、時間,使他們得到充分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因此,我們強調在科學教學過程中實施探究性原則,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我們創造條件,支持、引導孩子參加探究操作活動。例如在科學活動《蛋寶寶站起來》中,我們給孩子們提供了海綿、沙子、瓶蓋、雪花片、紙、橡皮泥等幼兒熟悉的材料,讓幼兒自己操作、擺弄,有的小朋友用瓶蓋做底座,蛋寶寶可以穩穩地坐在上麵;有的小朋友把蛋寶寶插在橡皮泥裏,蛋寶寶也能站起來;還有的小朋友讓蛋寶寶依靠在積木旁,蛋寶寶斜斜的站著……孩子們想出各種千奇百怪的方法,真的出乎了我們的意料,我們更相信這句話“孩子就是天生的科學家”,孩子的身上蘊藏著巨大的潛力,我們應該提供給幼兒大膽表現和創作的機會。

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我們應奏響“生活化的樂章”,溝通生活與科學活動的聯係,使幼兒體會科學就在身邊,感受科學的趣味與價值,讓幼兒對科學產生親切感,這有益於幼兒發現、理解、探索和應用科學。我們對幼兒的科學教育應該尋求一種更為自然、更為符合其年齡特點的教育,這就更需要我們倡導的以幼兒生活為內容的教育,讓幼兒在生活中,通過讓他們不斷地獲得豐富的經驗來促進他們知識、能力、情感、品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