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烏幹達外交政策
的特點及發展趨勢
除了美國非洲戰略需求導致烏幹達在其外交格局中地位上升外,穆塞韋尼強有力的執政能力,這也是烏幹達這顆明珠在美國當前對非戰略以及全球戰略中的價值所在。然而,美國與烏幹達的外交關係中存在著嚴重的不對稱性。美國作為世界強國,實力超群,雙方在戰略、經濟等方麵又有著相互合作,相互聯結的特點。而美烏關係中,美國擁有極強的主動權,主導著未來的發展趨勢。
所以,如果分析美國對烏幹達政策的未來趨勢,就不得不從以下兩方麵考慮:
首先,烏幹達戰略地位可替代性考慮。目前,與烏幹達毗鄰的國家有:盧旺達、布隆迪、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南蘇丹。其中,隻有南蘇丹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戰略地位與烏幹達有相似性,因為美國通過上述兩國同樣可以輕易打通赤道幾內亞、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南蘇丹以及埃塞俄比亞與加蓬、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以及坦桑尼亞這兩條通道,而不用經過烏幹達、布隆迪與盧旺達這三國。但是,剛果(金)和南蘇丹目前國內政局不穩,政府對領土控製力與烏幹達相比弱的很多,且剛果(金)領土麵積廣大,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缺乏可控性,而南蘇丹作為一個新誕生的國家,與北蘇丹關係微妙的同時,國內也麵臨著穩定問題。由此,烏幹達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的戰略重要性不會受到外界挑戰。
其次,烏幹達穆塞韋尼的治國的思路與美國對外積極推崇的民主的外交原則的矛盾。穆塞韋尼從1986年執政以來,已經20餘年占據烏幹達總統的職位,結局是否會如同當年非洲強人總統蒙博托一樣,令人擔憂。目前,美國積極介入北部烏幹達的衝突,而穆塞韋尼在北部烏幹達設立的保護村,不時被報道存在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根據2006年的國際視野的有關數據顯示,保護村每周大約近1500人死亡,[19]這與美國人道主義外交原則相差甚遠,所以,也難防美國日後不會倒打一耙。不過,目前在這一區域的其他國家都存在著類似的情況,盧旺達與布隆迪國內的民主與人權狀況並不比烏幹達強,而剛果(金)和南蘇丹未來的發展趨勢並不明朗,由此,即使穆塞韋尼存在這樣的問題,但是美國政府出於戰略考慮,對這種矛盾會有所回避。
綜上分析,雖然烏幹達與美國關係中具有很強的敏感性與脆弱性,但是鑒於其戰略地位在目前無有被替代的可能性,因此,這顆“非洲明珠”還將在美國對非戰略乃至全球戰略中發揮重要作用。
總 結
烏幹達穆塞韋尼總統執政期內,先後與美國四任總統(其中冷戰後有三位)就兩國關係對話博弈。這二十多年的時間,多少為穆塞韋尼與美國政府交往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從冷戰後美國推動其全球戰略的步驟看,曆屆政府都注重在非洲重新培養自己的合作夥伴,奧爾布賴特提出的“新一代領袖”自然就成為美國優先考慮對象。穆塞韋尼作為其中傑出的代表之一,受到了前總統布什的多次讚揚。這也進一步證明,在當前的外交格局當中,雖然作為一個非洲小國,同時在與美國交往中存在著一定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但是在當前和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烏幹達將繼續在美國對非戰略以及全球戰略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責任編輯:魏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