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交流
作者:王禹淇
目前國內信貸緊縮,國外需求持續低迷,致使企業資金鏈愈發緊張,保證現金流是當下各企業經營重點。上市公司利用已擁有的資本市場資源進行再融資成為當前提供資金保障的重要渠道,而目前A股市場的低迷形勢使得企業在選擇再融資時需要更加謹慎,除了傳統的主體資格、獨立性、財務等重點要素外,企業需要特別關注再融資必要性、募集資金投向等核心問題,隻有如此才能同時獲得監管方與投資者的認可,從而保證企業再融資得以順利實施。
企業資金需求強烈,再融資熱度不減
受外部經濟形勢變數增加等因素影響,國內企業對資金的需求較往年更加強烈。2011年4月份以來,A股市場持續低迷,然而再融資卻熱度依舊,可見企業對資金需求之急迫。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0月19日,178家上市公司實施了再融資,合計募得近4270億元,是2010年再融資總量的90%,雖然比2011年兩市271家公司6611億元的增發預案低出不少,但鑒於2010年的龐大基數,2011年再融資熱度未見消退跡象。
再融資將實現“過程監管”,企業須慎重選擇再融資方式
在再融資規範化道路上,再融資相關核心法規《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即將作出修訂,新的《管理辦法》將在加強市場的定價機製、弱化行政監管、簡化審核程序、強化信息披露,強化募集資金使用管理等方麵采取更多行動。
具體來說,再融資將實施分類監管,從而實現對不同行業的精確監管。分類監管的思路主要圍繞於發行人的特征來展開,包括發行人資質、發行人選擇的再融資品種以及該品種投資者的特征及融資額大小等。在此過程中,證監會將淡化行政審批,強化市場監管。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若利用資本市場解決資金問題,必須結合自身發展狀況選擇適當再融資方式(參見後表),從而保證再融資的順利實施。
再融資需要重點關注
“源頭”與“流向”
除去門檻性的審查外,募集資金運用及管理是上述監管要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的重要考量因素。證監會對募集資金運用的監管範圍從募集資金必要性到本次募集資金投向,即實行再融資“源頭”到“流向”的監管。
融資必要性
融資必要性是再融資源頭所在,尤其在當前A股市場低迷,流動性不斷壓縮的市場環境下,證監會對融資必要性采取更為嚴厲的審核。
募集資金必要性關注重點:
1、 資產結構的合理性:包括貨幣性資產比重、資產周轉能力等。
2、募集資金間隔長短:前次募投效益尚未產生,且沒有充分證據證明前景很好,一般要求先補年報並將募集資金使用情況的截止日期延長到年底,審核後再作反饋。
3、財務性投資和非主業投資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