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易被炒作的股票(1 / 1)

百姓投資

作者:樊仁秀

1.醞釀增資配股的股票

增資配股的股票,有的是公司有好的盈利新項目需要籌資;有的配售價較低,除權後投資者有利可圖,投資者自然趨之若鶩。更有甚者,有的上市公司為了提高配售價格,或承銷商為使股票順利銷售出去,坐莊造市。

2.有控股、收購之爭或合資合作題材的股票

兼並收購是股市的永恒炒作題材。因為,有兼並就有反兼並,有收購就有反收購。借助這一題材,可以將股價炒個天翻地覆,短時間內暴漲好幾倍。

3.重建資產結構的股票

重建資產結構有各種各樣的形態,大體有以下幾方麵:

(1)使原企業經營合理化,並展開新事業。比如說鋼鐵公司實行裁員與設備集中化的政策,以達到公司經營的合理化,一方麵又努力地發展新事業,如電子設備、生物工程學方麵等新事業領域。在中國上市公司,剝離非經營性資產、實行企業化經營已成為一種潮流。如將子弟學校、托兒所、幼兒園等分離出去,實行社會化服務。

(2)活用資產以提高利潤。比方說,利用公司的土地儲備開發房地產,借出租房地產增加公司收入等等。

(3)加強分公司與集團的力量,向上市公司注入優質資產。由於實行資產結構重建,往往能使企業從困境中擺脫出來。或具有更高的成長性,自然會被作為題材來炒。

4.有"內含資產"的股票

在股市中,有"內含資產"的股票是很受歡迎的。"內含資產"包括土地儲備、房產、馳名商標、獨家專利等等。土地、房產是不斷升值的,知名品牌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專利轉讓要收取巨額費用。上述"內含資產"一旦啟用,會使企業收益大增。具有上述"內含資產"的股票,投資者不是以其每股賬麵淨值來評估其價值,而是以當前的每股賬麵淨值加上內含資產價值來評估其價值,故企業的內含資產往往作為炒作主題。現時中國的上市公司,每股資產淨值是按當初購入資產時的作價計算的,大多沒考慮到增值因素,商標、專利等無形資產一般都沒有計入,很多公司存在"隱蔽"現象。

5.獲利能力大增、業績重振的股票

有些上市公司,以前業績平平,更有些公司有"前科",出現過無盈利甚至虧損的記錄。這些公司一旦經營狀況好轉,業績重振,往往會成為"黑馬股"。因為此類公司由於以前業績不佳,一旦有了盈利,就顯得增長得很快,哪怕是一點小小的進步也彌足珍貴,正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另外,業績激變的上市公司由於以前業績不佳,股價當然要跌至不能再跌的程度,往往價格偏低,一旦漲起來,以原來偏低的情形看來,上漲率就高了。

6.董、監事改選或總裁調換的股票

因為上市公司董、監事改選或總裁調換往往會引起籌碼戰,或市場對新的經營管理班子振興公司寄予厚望,往往是促使股價上升的一個因素。

7.低價股

低價股在股市中是彈性極佳的股票,常有許多可供炒作的題材:

(1)低價股往往業績欠佳,一旦出現業績好轉現象,在股市素有過分誇大績劣股效益好轉效應的作用下,即使目前回報率仍很低,卻仍能受到市場追捧。

(2)低價股彈性大,因為高價股再升幾倍與整個大市平均股價差距太大,會令人感到"高處不勝寒",投資者肯跟的人將大幅減少。而低價股,升三四倍股價絕對值都不會太高,往往容易吸引相當部分人跟進,在"顯山露水"中上漲。

(3)當大市出現調整時,缺乏業績支撐的低價股往往跌速最快、跌幅最深,使其炒作空間擴大;相反,績優股抗跌難漲的特點使投資者不願以短線方式介入,使其炒作機會減少。

(4)低價股表麵看交易成本低,所付傭金少,也是吸引投資者的一個重要原因。

熱衷於炒作低價股更是中國股市的一大特色。1995年深滬股市的大盤低價股革命,至今讓投資者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