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飾前非廳前雙膝跪 續後韻頁上兩留題詩:(2 / 3)

正說之間,文探花已送眾親出門,走到麵前。李嶽又深深作了幾個揖,說道:“小叔公已具有賀禮在外,雖然菲薄,聊表芹意①。若不稟過賢侄婿,不敢著他進來。”文探花道:“小侄婿自來無一些好處到老叔公,何敢當此厚賜。”李嶽見有些好口風,連忙跑出大門外去,叫眾人拿了禮物,送到堂前。打開拜匣,取了禮帖,恭恭敬敬,雙手送上。文探花展開一看,上寫道:

謹具:

金花貳對,彩緞肆端。生鵝貳對,生雞貳對,活肉壹方,活魚肆尾,荔枝壹盤,龍眼壹盤,胡桃壹盤,膠棗壹盤,山羊貳牽,魯酒貳尊。

奉申賀敬眷侍教生李嶽頓首拜文文探花道:“既承老叔公厚情,不好見卻。隻領了羊酒,餘皆返璧。”

① 宥(yòu,音又)——寬宥;原諒。

① 芹意——謙飼。微薄的情意。

李嶽道:“些須薄禮,都是自己的,並非借辦,望乞全收,方為見愛。”至再至三,文探花見他懇求不過,又是老夫人攛掇,盡數收下,賞賜來人。就令整酒,這回卻是個家筵,不請外客。上麵坐的老夫人,下麵李嶽,左邊探花,右邊小姐。有詩為證:

丈夫自古誰無毒,今日相逢不認真。

隻為李家骨肉少,強教仇敵當親人。

當夜滿門歡聚,暢飲到二更時分,興還未闌。李嶽道:“賢侄婿鞍馬辛苦,請早安息罷。”一齊立起身來,各去安寢。文探花與小姐遂攜手同進繡房,這一個歡愛光景,兩個都是久渴的,說不盡許多詳細。有詩四絕,詩曰:

其一:

恩愛輕分兩度秋,羅衫濕盡淚空流。

今宵重整鴛鴦被,撇卻年來幾許愁。

其二:

燈前訴盡別離愁,隻有相思無盡頭。

最是清風明月夜,癡心一片倩誰收。

其三:

花開花落又開花,得意皇都便省家。

不是一番能努力,幾乎落魄滯天涯。

其四:

從來久別賽新婚,握雨攜雲總十分。

莫把工夫都用盡,留些委曲再溫存。

次日起來,叫打轎先去拜高太守。太守就留進後堂,整酒款待。兩人飲到半酣,高太守叫傳梆取那個手卷來,上麵共有五六十首詩賦。文探花展開一看,原來當初那一首蝶懸蛛網與詠竹簾的,都載在上邊。

高太守道:“實不瞞賢契說,我隻目下要起身回去,囊中卻無一文私蓄,剛剛隻有這個手卷,都是這臨安府中眾鄉紳先生與名人妙作,特采集將來,類成一個手卷,也不枉在臨安做官幾年。隻是後麵還空幾頁,尚慳題詠,敢求賢契再賜妙作二絕,全美其事,永為光彩。”文探花道:“老師乃是當代名公,碩德重望,聲聞天下,譽入九重。今作大邦賢守,一文不染,萬姓銜恩,非尋常士大夫可及。即先輩鄉紳,尚不敢妄措一言,門生以新進小子,年輕德薄,又無班、馬①之才,誠不足為老師輕重。倘贅片詞,貽人議論。”

高太守道:“賢契青年甲第,名播鄉邦,又翰林雅望,加人一等矣。仰仗休光,幸勿再卻。”文探花道:“重承老師注意,敢有他辭。敬求老師命題。”高太守笑道:“任憑尊裁。”文探花道:“謹領。”站起身來告別。

高太守道:“隻是簡慢,不敢久留。”就教送過大觥,兩下立飲五六觥,然後送出府門。

說這文探花回來,當夜就與小姐商議,作詩送與高太守。夫婦二人各賦一首,以酬當時作合之恩。文探花遂作詩曰:

珪璋瑚璉②器,作郡守一方。

三載仁恩大,千秋俎豆③香。

① 班、馬——也稱“馬班”。漢代史學家司馬遷和班固的並稱。

② 瑚璉——古代宗廟中盛黍稷的祭器。用以比喻人有主朝執政的才能。

③ 俎(zǔ,音阻)豆——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引申為祭禮、崇奉之意。

盜息民安業,年豐穀滿倉。

政成還複命,不日佐岩廊。

李小姐詩雲:

漢有會稽守④,臨行取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