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的來臨往往是不經意的,就看你有沒有及時它已經來到了你身旁。
每次在上海裝好貨返回富陽或杭州,途中一般都在上海金山的馬路飯店裏吃晚飯。王東亮經常驚訝於這裏竟有這麼多富陽車子,飯店裏則擠滿了富陽人。為什麼不在這裏開個飯店呢?我提供的飯菜可能更受富陽人歡迎哩!這個念頭一經泛湧在心裏,王東亮便按捺不住了。他對表哥說,你一個人開車回去吧,今天我不回富陽了,就住在這裏了,我要在這裏開飯店。
留在金山的王東亮在那段15公裏長的富陽司機必經路段上來回考察尋找,走得腳底起泡。正好當時有關部門嚴厲打擊違法經營的路邊店,不少飯店已經關了門,甚至門口都長了草,這使王東亮有了較大的選擇餘地。最後他挑中的是一處停車場寬闊,各類設備比較齊全的空置飯店。與正在看店的兩位老人談了一通價格,最終王東亮以每月1000元,一季一付的房租額,把這裏租了下來,並當場付了3000元。“這個外地小夥子也幹不長的,反正房租能拿多久就拿多久……”看店老人嘀咕著。王東亮卻躊躇滿誌,覺得曾經開過小吃店的自己一定能在這裏好好地幹一把。
其實這時的王東亮口袋裏一共才有5000元,付了房租,已隻剩下薄薄的一疊。
“如果要問我在哪裏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可以說,就是在金山開飯店賺來的15萬元利潤。那兩年我雖然辛苦,但因為開動了腦筋,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所以事業的發展還是蠻順利的。記得當年我租下房子後,首先快快回到富陽,叫來了村裏的幾個夥伴,包括廚師,對那房子進行重新打理,還用彩燈、泡沫字等裝飾,還把店名定為‘富陽飯店’。我們還專門製作了小廣告,在富陽和上海司機中間散發……真沒想到,後來我們的生意好得出乎意料,而我從中也積累了經驗和資金。”王東亮認為,幹事業就是這樣,你要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決心,任何困難都嚇不住你,即使遇上一點挫折也不要太在乎,成功總有一天就會降臨到你頭上,而且還會把以前“欠”你的一切都補償給你。
身有殘疾,卻比常人更加積極地麵對人生,搏擊商海,這是怎樣的一種“最美”?
如今的王東亮,是個熱心於慈善事業的企業家,他的樂善好施,使很多人受益,也使更多的人為之感動。他所得到的諸多榮譽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一個曾經需要社會幫扶的殘疾人,如今卻成為熱心幫扶他人的公益慈善家,他身上究竟還發生過哪些故事?
是的,故事很多,艱苦創業的全過程中,所遭遇所感受的樁樁件件堪稱浩如煙海,但深銘心底、能夠改變人生觀的,往往隻是一件小事,一個細節。
那是1999年,王東亮在金山開辦“富陽飯店”的第一年。起初時的生意並不太好,加之成本投入,流動資金捉襟見肘,連付房租都成了問題。那天,到了又要付房租的時候了,王東亮真有點兒無計可施的感覺,連飯都不想吃。正在這時,附近工廠一位年近八旬的門衛朱老伯來到他麵前,拍拍王東亮的肩膀,請他吃完飯去自己那兒坐坐。很快就弄清楚了,這朱老伯從房東那兒聽說了王東亮的困難,想主動把錢借給他,幫他度過危機。“我一下子感動得不行!我與朱老伯平時很談得來,但也沒想著他會把錢借給我!真摯的友情,無私的幫助,原來能讓對方如此感動,我真正感受到了幫助他人、扶危濟困的偉大。盡管最終我還是謝絕了他的好意,在親朋好友籌措了一些經費解決了困難,可朱老伯此舉著實震動了我。是啊,當一個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即便是一個溫暖的笑容、一句鼓勵的問候、一點微小的支持也是彌足珍貴的。”王東亮說,從那個時候起,他就開始思考一個問題:這個世上還有很多與我一樣困難的人,他們應該得到怎樣的幫助,我能夠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麼?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這樣的觀念早已萌發,經曆過此事則更為植入心底。
從2002年起,與王東亮同住在富春街道三聯村的孤寡老人陳姓老爺爺,就成了他幫扶援助的對象。直到2006年陳姓老爺爺去世,王東亮為老人捐款捐物究竟有多少,照顧老人多少次,已經無法統計。老人是含著微笑去世的,就是因為他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始終沐浴著人間溫暖,他已沒有遺憾。
陳姓老爺爺當然不是王東亮唯一的幫扶對象。近幾年中,跟隨著富陽市工商個私協會,王東亮與富春街道三橋小學、龍羊山區以及湖源山區的多位貧困兒童結成了對子,捐資助學已達7萬餘元。與此同時,他還專門拿出近萬元資金,為三聯村大荒洋自然村安裝上了路燈,讓群眾擺脫了夜間出門之苦。
這是王東亮熱心公益事業的一些片斷,有關見義勇為、奉獻社會的事例自然還有很多。
僅在2013年,王東亮就屢有出手。3月29日下午,正在江西撫州辦事的王東亮剛從辦完了事的某單位出來,就看到附近一幢樓前聚集著不少頭向上仰的圍觀者,氣氛異常。王東亮跟著看去,驚訝地看見那幢樓的二樓屋頂,正站著一名擺出跳樓姿勢、性情狂躁的小夥子。一打聽,知道他上了朋友的當被騙入傳銷,因為錢被騙走,他不想活了,而警察還在趕來的路上。王東亮不假思索,馬上大聲地勸他:“天下沒有過不了的河,沒有越不過的坎!我就是這麼過來的,現在一切都好了!”對方一聽這話,似有觸動。趁他稍顯安靜,王東亮悄悄攀上三樓旁側的一隻空調外機,再從三樓直接跳到二樓屋頂,一把抓住小夥子的胳膊,迅速把他帶至樓下安全地帶。圍觀者一片歡呼。
小夥子得救了,王東亮卻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原本他就想當個無名英雄。所以,與他同行的朋友看到當地媒體的報道時,起初還以為救人者是別人,後來偶然看到現場照片,才知道原來是王東亮又做下了一件好事。
同年4月11日下午,在駕車從富陽市區回富春街道三聯村的途中,王東亮意外地遇見了一位騎電動車不慎撞牆受傷的老伯,那老伯已年逾七十,遭受撞擊後臉色煞白,連氣都喘不上來。王東亮立即把老人攙扶上自己的車子,調轉車頭直奔富陽市人民醫院。他還在及時聯係上老人的親屬,並在急救室裏一直耐心地陪伴著老人,不停地安慰,直到老人的親屬趕到,一切都已安頓好,他才離去。
“‘施舍比接受更幸福’,這句話是父輩告訴我的。這句話說得很到位,但我覺得還可以再加上一句,那就是‘能夠領悟到這個道理也很幸福’。能夠施舍他人就說明你有這個能力,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以前是別人幫助我,現在是我去幫助別人。所以在幫助人家的時候,我特別開心。能做,有能力做,就要去做!”王東亮真誠地告訴筆者。
如今的王東亮已是一位事業有成的企業家了。除了富陽市區這家高檔西裝定製店,他還經營著別的一些經濟實體。由於經營得法,他麾下的店鋪經濟效益正逐年走高。王東亮認為,誠實守信,這是他多年來成功經營的經驗總結,更是他永遠遵守的信條。
由於金山“富陽飯店”所在路段麵臨道路改造,加之他在獲得一定積累之後,急切地想回富陽繼續創業,2000年,王東亮攜妻子——他的愛情也是他在金山創業期間捕獲的,那位美麗而賢惠的妻子是他的初中同學,如今與他一起從事經營——從上海回到了富陽。回到家鄉後的他先開了一段時間的出租車,後來開始代銷品牌服裝,先後開辦了5家“唐獅”品牌專賣店。2010年之後,一些高校從杭州市區遷至王東亮老家所在的村附近,大學城初顯雛形,他順勢而為,又建起了富陽當時規模最大的網吧。
2011年,眼光敏銳,經營過服裝銷售,頗具預見能力的王東亮認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穿著的要求也會隨之提高,而西服定製作為高檔服裝必不可少的製作營銷方式,將越來越走進百姓生活,把西服定製做大做強完全有可能。因此從這一年開始,他就開始了行動,並以較大的投資開設了目前的這家高檔西服定製店。“當時有不少人不看好這個行業,說西服定製這麼貴,肯定是沒生意的。確實,這家店開設之初少人問津,有的人很為我著急,還勸我改行,而我堅信自己一定能贏。一段時間堅持下來,店裏的生意越來越好,如今基本上每天都有人前來光顧定製。定製服裝畢竟與成品服裝不一樣,定製服裝是它來適應你,穿起來特別合身妥帖,而不是倒過來你去適應服裝。”
王東亮介紹,目前服裝定製的方法和流程是,顧客在定製店裏量好尺寸,定好麵料、款式、價格等,然後由定製店把這些資料發往香港、上海等地,在那裏精製完成,再通過快遞送回富陽,“因為與香港、上海的高檔西服製造商、麵料商緊密合作,我們可以在全球尋找麵料,以滿足顧客所需。有一次,上海的麵料商沒有找到某套西服的適用麵料,便通過專門渠道全世界找,結果在美國找到了0.8米的庫存,在意大利找到0.6米的庫存,整套西裝的麵料竟是從兩個遙遠的地方拚起來的!這就是高檔西服定製的特有優勢。”王東亮說,服裝定製的發展空間非常大,如今的他已在策劃禮服、工作服、婚紗、旗袍的定製,甚至個人的形象設計。他為自己找到了這一事業發展的新起點而興奮不已。
“王東亮的‘最美’不僅體現在他身殘誌全,不懈地追求事業,還體現在他始終保持誠實守信的品格。他經商10多年,從未做出過一次違法經營行為。即便是在資金短缺,需要借貸時,因了他的信守諾言,因了他的品德高尚,很多人主動把錢借給他,還申明不要利息,而他總是事事處處考慮到他人的利益。他之所以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讚許,就是他始終以誠摯真實的人生態度,奉獻他人的道德情懷,通過點點滴滴的善行義舉,造福他人,回饋社會。”富陽市工商個私企業協會秘書長李鳴對筆者說。
宋朝理學家朱熹在《仁說》一文中雲:“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此句的釋文是:實行並保存真誠的心,這是人生美好的源頭,行動美好的根本。拿這句話來評價王東亮的言行以及成效,實在是太貼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