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榮為村民做下的實實在在的好事,當然不止一件兩件。
萬市區域群山環繞,每臨汛期,防洪任務吃緊。曆史上,富陽、桐廬一帶曾遭受過洪災。山區一旦連降暴雨,巨大的水流就會沿著溪流奔湧而下,衝潰村莊、毀壞農田、淹死人畜,其損失可謂大焉。流經萬市的葛溪雖然不大,但因沿溪散布著不少村莊,兩邊農田也較為集中,每年汛期到來時,總是會造成一些損失,何況水火無情,誰知道什麼時候它會莫名其妙地發飆呢?因此,對於葛溪的整治無疑也不可忽視。
2010年,根據統一部署,眾緣村把葛溪小流域綜合整治列入“一事一議”項目之中,動員村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各個自然組的村民都開始行動起來。
黃小榮的榮騰公司這時雖已運作了好幾年,也有了一些盈利,但因為前幾輪的經商辦企業效果都不怎麼理想,這幾年來的他一直是在填補以前的虧空,手頭並不寬鬆。然而他知道葛溪整治事關重大,自己又是村民小組長,責無旁貸,便帶頭捐了1萬元。這個捐款數,毫無疑問是全村最高的了。
為村裏和組裏的基礎設施建設捐款,黃小榮已不是第一次了。
“村裏沒什麼錢。我出點錢算不了什麼,總歸是辦好事嘛……”當有人問起黃小榮何以捐那麼多時,他卻是表現得輕描淡寫。
為村民們辦事情,對於他,總顯得那麼順手,似乎一切都是那麼順理成章。
鍾家自然組區域內還有一條長度約200米的小溝,每逢雨天,溝水就會泛濫,甚至還會漫到路上,漫入農戶家裏。黃小榮多次向村裏反映這一情況,建議徹底整治,後來村集體同意整治這條小溝。黃小榮高興極了,還自告奮勇地擔任起這一整治項目的實施監督員。
“有一年夏天,正好是農田灌溉的高峰,鍾家組的一位村民跑去跟小榮說,組裏的機埠抽水泵壞了,怎麼樣都修不好,這可是等不及的事,能不能讓村裏給解決解決?小榮一聽,馬上跑到村裏來反映。當時我正在村裏忙著處理一家農戶的宅基地問題,還沒等他說完,就對他說,小榮,你看我正在忙,也知道村裏的經濟情況,能不能你先去跑一趟富陽城裏,買一個抽水泵應應急?”眾緣村村委會主任羅大昌隨口又舉出一例。
“聽了我的話,小榮二話不說,馬上開車跑了幾十裏路,來到富陽城裏,還自己墊錢買回來一台新的抽水泵,回到組裏後又幫助安裝到機埠上,這件事情就這樣解決了。”羅大昌說,與以往黃小榮辦事的風格一樣,做了好事他絕對不會吭聲。要不是他事先跟村裏反映過,否則羅大昌根本不會知道,他已經幹脆利落地解決了一個迫在眉睫的難題。
鍾曉敏是個村裏的年輕人,如今是寧波大學的一名大學生。說起黃小榮這位可敬可親的伯伯,同樣可以說出他親身遇到的感人故事。
“我的高中是在富陽城裏讀的,幾乎每次回家後返校,小榮伯伯都要開車送我。怕我過意不去,還總是說順便的。開車送我的時候,他有時還會把他以前做木匠的事、辦廠的事說給我聽,其實是在引導我,要經得過磨練,要吃得起苦。他經常說他年輕的時候很想成為一名大學生,說上大學讀書是值得博取的人生發展機會,其實我心裏明白,他是在勉勵我。”鍾曉敏說,小榮伯伯的話語非常實在,很能讓人接受。或許連他本人也知道,自己的話語會起作用,所以經常找機會,關懷和鼓勵年輕一代的眾緣村人。
“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豁得出去。這是我們對黃小榮客觀而精準的評價,一點也不虛誇。”眾緣村黨委書記傅健群說,黃小榮雖然早已不是村兩委幹部了,但他始終以高標準要求自己,表現得比以前擔任村幹部時更加積極、主動、認真,“2012年8月,台風‘海葵’即將襲擊杭州。盡管村兩委幹部都在忙碌著,但對於小榮,村裏沒有作要求。但是,他主動到村委辦公室,連續值了兩天兩夜的班,並和村兩委幹部一起,一家家地轉移住在危房中和地質災害點的農戶,幫著疏通村中水渠,忙得不亦樂乎。在我印象中,這幾年來,凡是遇到抗台防汛,需要村幹部值班時,小榮都會自覺主動地參加。”
不僅僅是抗台防汛這樣的事,隻要村兩委有需要,村民們有需要,他都會毫不猶豫地投身其中,甚至根本用不著通知。
見黃小榮一如既往地為全村的村民忙碌著,有個別村民不解地問他:“你又不是村兩委幹部了,自己廠裏的事情又這麼多,對村裏的事,為什麼還要這麼積極地去做?”每次有人這樣問他,他總是慣常地微微一笑。還用著回答嗎?村裏的事大家都應該幫著去做,沒有幹部和群眾之分,更沒有村兩委幹部和村民小組長之分,我努力多做一點,這是我的本分,更是我的心願。
作為入黨積極分子,黃小榮一直被鎮村兩級黨組織關注著,關懷著。組織部門曾經專門調閱村黨委有關準備發展黃小榮入黨的記錄本。這些關注和關懷,不少還是在黃小榮舍身救人這事的發生之前。
事實上,關於黃小榮主動、熱心為村民們服務的動因,還是通過他本人的話,讓我們感受得更更詳細,更真切:
“回想我的童年,在農村長大,家鄉的田野和山水給了我兒時的許多夢想。我曾經想當一名鄉村郵遞員,駕駛摩托車走村送信,因為我覺得很威風;我也曾夢想當兵,保家衛國……但我母親時常叮囑我,要腳踏實地,不要好高騖遠。這些年來,我牢記父輩的教導,不管是當農民還是當老板都要做好人。創業十幾年磕磕碰碰,有盈有虧,現在經營著一家小廠,工人十幾個,規模不大但是每次接單幹活都不含糊。老一輩的教導使我受益良多,正因為我的踏實肯幹,所以有了現在的這一切。當然,自己的生活有了保障,村民的需求我也時刻放在心上。在村裏我擔任村民組長,要聯係30多戶村民,平時村裏有個大事小事我都會放下手裏的生意去幫忙解決。村裏的基礎設施建設缺少資金,我總是積極讚助,這些都是老百姓的福利工程沒有理由袖手旁觀;村裏有紅白喜事,大家也願意請我出麵張羅……”
“村民的需求時刻放在心上”,這個短句,已經說明了一切。正是因為他的心裏時刻有村民,他才會心甘情願地服務,默默無聞地堅守,不計得失地奉獻。
“在村民們的推選下,從2010年起,小榮又兼任了眾緣村監委會的委員,監委會主要負責對村務、財務的監督,崗位非常重要,村民們信得過的人才能成為監委會委員。”駱洪平敘述道,“村兩委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上級撥款,以及協助辦理若幹工程。萬市鎮眾緣村成立村監委會還是省裏的試點,當然是第一屆。考慮到鍾家自然組人口比較少,監委會委員候選人名單裏起初沒有小榮,但村民們很信任他,把他給選上了。眾緣村17名村民小組長裏一共才選了2位監委會委員,他是其中之一,而且還是在村民代表選舉時直選上來的。這說明什麼?隻能說明村民代表非常信任他。”
是啊,村民們不滿足於他隻擔任一個村民小組長,大家信任他,需要他,盼著為大家出更多的力。
“擔任村監委會委員後,小榮更加忙於村裏的事務。可以說,他的一大半精力都投入了進去。盡管與經濟發達村相比,眾緣村的村級經濟還處在起步階段,但這麼大一個村,包括村務監督和財務監督在內,還是有許許多多的事情要做。對於集體的事,村民的事,小榮從來不惜自己的腦力和體力,他會全力以赴地撲上去做。如今的他三日兩頭在為村民小組、為村監委會奔忙著。怪不得有村民說,小榮實在,又聰明,又肯幹,但還是當不了頂級的大老板,誰讓他把精力花在為村民服務這件事情上了呢?”駱洪平感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