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既是企業,又是員工們共同的家(1 / 3)

在榮騰公司,員工們說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溫暖”。忘不了在經商辦企業的過程中,人們給予的理解和幫助。對客戶負責,對他人負責,即使賺不了多少錢也要這樣幹。員工與企業主之間極其默契的配合,在這裏早已司空見慣。遇著農忙,員工要回家割稻子,他主動提出用廠裏的車子幫員工拉。看到他忙前忙後地為自己的醫治費力費神,就感受到這位老板的與眾不同了。這裏已是我們共同的家,互幫互助實在是一件很順手的事。“信用”兩個字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所生產出來的每一件產品質量都很過硬。對兩顆掌上明珠並非無原則的寵愛,而是一種寄寓著期望的關愛。

如果確切點說,榮騰機械製造有限公司並非是一家像模像樣的大公司,它至多隻是一家類似家庭作坊式的小微企業。所以在萬市鎮,在眾緣村,說起黃小榮麾下的這家企業,眾人習慣於用“他的廠”或“那小廠”等字眼來提及它,從來不說“公司”。在眾人的眼裏,那家隻有七八名員工——這其中還包括他和妻子夏金仙——的五金小廠,根本夠不上“公司”這個頭銜。

達不到“公司”的標準,這樣的說法當然過於苛刻。連工商執照上都已寫得明明白白,這家小企業就是一家實打實的公司。不過,這家企業剛辦起來時還不是這個名稱,直到2011年,才正式更名為現名,目前的年產值已經超過600萬元。

但如果真要摳字眼,公司名稱中的“機械製造”似乎仍有不確,因為它並不生產完整成套的機械設備。除了生產鐵質辦公桌之類的產品,這裏主要生產機械設備的金屬外殼,這些用厚鋼板切割焊接而成的金屬外殼,是用在中型或大型切紙機、切割機等機器上的。但是,你可不要小看這機器外殼,以為製造它是一件極容易的事。錯了。

黃小榮曾經領著筆者,細細地介紹這種金屬機器外殼的用途、特性,尤其是它的製造之難。你想,這機器外殼須用厚鋼板切割,再用電焊槍妥帖焊接,其在牢固度上的高要求毋庸置疑。此種機器外殼將嚴絲合縫地罩在切紙機、切割機的機芯上,機芯伸出外殼的機軸、柄把等部件地方,機芯與外殼互相固定的地方,都必須在這外殼上留出孔洞,大大小小起碼有十來個,這些孔洞的位置和大小必須絕對準確,否則這機器外殼就無法套上機芯,那就慘了。“說真的,在保證這類機器外殼牢固度方麵,一般不會有問題,無非是在電焊時確保質量、掌握火候,關鍵在於保證這些孔洞的準確無誤——很多時候,哪怕是頭發絲那樣的一點誤差,也會讓外殼無法與機芯合榫。不過,對於我這家企業來說,這樣的質量事故從來沒有出現過。”黃小榮不無自豪地告訴筆者。

黃小榮以及榮騰公司的員工們告訴筆者,2005年這家企業初創時,因為沒有完備的生產工具,竟然隻能用鍘刀等最原始的工具來切割鐵片,再用小型的電焊槍加以焊接,加工成一隻隻金屬機器外殼,完全是敲敲打打地手工生產的,其產品的體積當然也沒有現在這樣大。而且,在經商辦企業數次失利之後,那時的黃小榮不敢再有相對長遠的打算,選擇生產這類金屬機器外殼,是因為有一定的銷路,便先暫時性地做起來,以伺新的時機。誰知,由於榮騰公司生產的這類產品質量十分過硬,訂貨商也越來越信得過,一做居然已做了八年。

是的,倘若僅從形態、工藝上對照,如今榮騰公司所生產的金屬機器外殼,與木質家具還多有相似之處,不都是把一塊塊板材切割下來再拚接上去麼?隻不過金屬外殼的拚接需要電焊,而木質家具隻需榫頭和釘子。難道黃小榮選擇生產這類金屬外殼,作為自己新一輪經商辦企業的主打產品,冥冥中還受著當年木工生涯的牽扯?

“現在的機器外殼不比以前的了,體積更大不說,精度要求更高,再用手工敲敲打打地生產,肯定是不行的,已需要借助於電腦定位等現代化手段,其工藝水平已大大提高。”榮騰公司員工傅國標說,“每個行業都有競爭,企業必須拿出真功夫才能生存,而我們的真功夫就是認真、細致,以質量取勝,這也是小榮一直要求我們必須做到的。”

筆者在榮騰公司的廠區內隨意遊走。所謂廠區,其實隻是一座類似倉庫的五開間大平房,以及一座與前者相連的三開間平房,其簡陋的程度讓筆者回想起改革開放初期的社辦企業。筆者甚至懷疑,這兩座倉庫模樣的房子曾經黃小榮被用來開辦養豬場。拿這個問題問黃小榮,他微笑著,顯然是默認。

在榮騰公司采訪,員工們對筆者說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溫暖”——在這家小企業工作,你會時刻感受到來自企業主的溫暖,來自眾人的溫暖。

在這裏工作,你絕對無需為能不能拿到薪水這件事擔憂。作為企業主,黃小榮十分清楚薪水對於每名員工的重要性。每個人都有家小,都要拿著這錢去養家的啊!因此,他實行了每季度對員工發一次工資的製度,從未拖欠過。所以,在很多企業麵臨用工不穩定,人員經常更換的情況時,榮騰公司的員工始終人心穩定,進來了就不想再離開。

2011年起,公司的發展稍有眉目,黃小榮就急著為每名員工買好了“五險一金”,讓大家消除後顧之憂。此舉每年需要花費5萬元左右,但他連眼都沒有眨一下。員工們有了“五險一金”,養老有了保障,生病了還有醫保……能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和凝聚力,反過來能把活兒幹得更出色。員工滿意了,對企業有利;企業發展了,對員工更有利。黃小榮深明此理,員工們也能感受到他的一片苦心。

買了“五險一金”之後,每名員工的月薪還有4000元左右。在萬市,這已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了;每當過年時,還給每名員工發2000-3000元的獎金,有時甚至還高於3000元,這又是一個不小的數字;而每天的中飯和晚飯,員工們還可以在這裏吃——飯是雇黃勇軍的妻子專門做的——由此又省下了飯錢,加起來一算,這個數字同樣不小。

“我們真正拿到的,其實還不止這些!”員工童樂華說,“逢年過節,小榮喊大家一起下飯館,夏天有解暑飲料,西瓜更是經常買。八月半有月餅發,一年幹到頭有年終獎,新年上班還有開門紅包。對員工的照顧這麼周到,誰不感動啊!”

不僅厚待員工,而且時刻關懷員工。榮騰公司的員工都來自本鄉本土,互相知根知底,一旦家裏發生什麼事,也都願意對黃小榮說。黃小榮的熱心和主動是一貫的。每當聽說有哪名員工家庭遇到了困難,急著用錢,黃小榮都會馬上預支薪水,以解其燃眉之急。他還經常對員工說,誰想急用錢,可以隨時向我要。童樂華說,有幾次他家裏確實遇到了急需用錢的事,黃小榮果真馬上掏錢塞給他,對方把錢拿去了,黃小榮才放心。

這樣的習慣由來已久,所以才會做得如此得心應手。采訪中,有村民說,黃小榮以前辦石灰窯、養豬場和母料廠時,也是這樣對待員工的。當時他的石灰窯雇了好幾名外地的員工,黃小榮知道他們的家境都不怎麼樣,經常主動問他們家裏有沒有困難,需要哪些幫助。

溫暖如同和煦的春風,在這個小小的集體中不歇地吹拂。員工們都不把黃小榮看成老板,而是視作兄弟;都不把這裏當成企業,而是視為另一個家。

記得有一名員工剛來這裏時,有些歉意地對黃小榮說,以前我可沒幹過這個活……黃小榮馬上說,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互相協調,與大家搞好關係。那名新員工聽了,雙眼不由得突然濕潤。

與人善言,予人善行,暖於布帛。

榮騰公司員工傅國標已在這裏工作了五個年頭。他是葛溪南岸、三九山下傅家村人,對這片山水非常熟悉。盡管黃小榮舍己救人的那一刻他不在現場,是在事後由同事告訴他經過的,但對黃小榮此舉一點也不驚訝。“他對誰都做好事,當然不會見死不救!”傅國標說,“從小我就認識他了,那時我們在同一所小學讀書,知道他的脾氣,更知道他的為人。所以,那年當他提出讓我來這裏上班時,我滿口答應。我能預料在他這裏幹活會很通氣,他也從來不會虧待別人。”

溫和友善,這是員工們對黃小榮的一致評價。“員工上班時,免不了把什麼事情做錯了,或者沒能完成應該完成的活。小榮從來不會懷著惡意來對待這種事,總是以一顆善良、溫和之心來理解我們,寬慰我們。他甚至很少責怪員工,隻要我們慢慢改過來,就可以了。他這樣對待我們,我們除了感動,除了糾錯,把活兒做得更好,不會再有別的想法。”

傅國標告訴筆者,他曾經在多家企業裏工作過,後來還當過卡車司機,與不同的企業主接觸過,因此對黃小榮溫和友善的脾氣尤為感歎。“他對待我們,可以說比對待自己的兄弟還要好!有時候我們員工的家裏發生了一點事情,從他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出,他比當事人還要急!而在平時,連我們自己沒想到的事情,他倒是替我們想到了,而且主動幫我們解決麻煩。比如遇著農忙,家裏要割稻子,沒有車子拉,他會主動提出用廠裏的車子幫我們拉;比如某個員工家裏老婆正巧不在,孩子沒人管,他知道了後,馬上催著員工早點回家,員工提前走了,他絕對不會扣工錢,反而會問對方還有沒有需要幫的?”傅國標認為,來自於黃小榮的溫暖以及自己湧上的感動,往往是言語沒法說清楚的。千言萬語可以歸納為一句話:“這是個好人,真正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