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村民告訴筆者這麼一件事:鍾家村裏有一戶人家,女兒嫁到了餘杭,但兩夫妻經常因為家庭瑣事經常吵鬧,有時還會動手。當時這名婦女的父母要從村裏出發去餘杭,一方麵是去看望女兒,另一方麵也免不了要去論理。黃小榮獲知這一信息,馬上主動與這戶村民聯係,說願意自己開車送他們去餘杭。對於這戶村民,這當然是求之不得的事,對於黃小榮來說,則有著另一份打算。果然,黃小榮到了那兒後,一直勸那對小夫妻要過和睦日子,勸小夫妻的雙方父母要多做有利於和好、和諧的事。真誠的勸說讓在場者都很感動。
駱洪平說,正是因為黃小榮的那份熱心,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那種願意為村民服務的恒心,村民們覺得還是離不開他,需要他成為他們的領頭人。事實上,幾個自然村合並後,鍾家自然村,也就是眾緣村第七村民小組那一塊一旦有什麼事情,仍然是由他負責的,所以後來,村民們把他推舉為鍾家自然組村民小組長,兼眾緣村監委委員。
村民們告訴筆者,在推選村民小組長時,為人低調的黃小榮一開始還不願意當,一直說自己願意為大家服務,名頭就不要了。但眾人不肯“放過”他。村民小組長自然是直接選舉的,村兩委挨家挨戶地請每位村民投票,結果不出意料,他被當選了。村兩委也對他做了工作,希望他能不辜負村民們的信任,把這副擔子挑起來。麵對村民和村兩委的期望,黃小榮便再也不好推辭了。
當上了村民小組長的黃小榮,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注在為本自然組30戶村民全心全意服務這件事情上。
別看村民小組長這個“官”實在太小,做起來卻極其不易,做好它則是更難。本自然村的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的維修需要他來張羅,60歲以下的村民的合作醫療保險費要由小組長來收,防台抗洪、完成鎮村兩級組織各項任務,當然更多的是調解處理村民之間發生的種種矛盾……這些事務也得要他來管。
然而,村民小組長這個真正的“芝麻綠豆官”是沒有一分錢的報酬的,但黃小榮幹得很積極。他本來就不是衝著幾塊錢的報酬而來,更何況,“村民們對我的信任就是對我最大的獎賞。”他說。這就是他最大,也是最願意得到的回報。
比如說調解村民之間的各種矛盾糾紛,光是這一件事就夠讓人頭疼的。連牙齒和舌頭都要打架呢,朝夕相處的村民哪能不發生一些糾紛?天生內向的黃小榮是怎樣擺平這些矛盾糾紛的,按照筆者的理解,除了勸解、說理,更重要的手段應該是動之以情。黃小榮那種微笑的表情,那副謙和的態度,能首先讓糾紛雙方的惡氣消解大半。
有村民告訴筆者,黃小榮當上村民小組長後,僅僅在化解村民之間的老矛盾這件事情上,就做下了好幾件“很漂亮”的事。鍾家村有三家農戶,因為宅基地的問題造成了矛盾,因為都覺得不應讓自己吃虧,互不相讓,僵持多年,成了村裏的難題,也讓三家農戶都覺得“很不爽”。沒錯,黃小榮沒有三頭六臂,嘴巴也隻有一張,甚至比一般人還不善言辭,但他靠的是誠意,是恒心,用眾緣村黨支部書記傅健群的話來說,就是“別看聲音不大,可講道理韌勁特別足,而且敢於迎難而上”。
一次不行,就去兩次;兩次不行,再去第三次。黃小榮認定嘴皮子是磨不壞的,磨破了還會長出來;腳底板是跑不爛的,至少多出幾塊老繭。所以,他一趟又一趟地跑,一遍又一遍地說,不厭其煩,不肯放棄。這樣的誠心誠意、鍥而不舍,哪怕是一塊石頭也會動情。
經過黃小榮主動上門幫助協調,三家農戶終於都做了讓步,矛盾隨之解決。不久後,三家農戶都高高興興地建起了新房,這個多年的難題就此消散。
由於黃小榮辦事公道,擅於用自己的方法做好大家的工作,組裏的村民都願意來找他這位“調解專家”來調處矛盾。為了把矛盾和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黃小榮隨時掌握村民們的生活狀態和思想變化。考慮到白天村民們都要去勞動,黃小榮就經常利用晚上的時間,上門走訪村民,知悉民情、收集民意、化解民憂。
這樣的事情做得多了,黃小榮非但從未厭倦,反而越幹越來勁。在片組戶聯係活動中,無論是“網組片”工作還是後來的“兩網合一”,他與所負責聯係的14家農戶始終保持密切的聯係,盡最大努力,發揮好自己村情民意調查員、矛盾糾紛化解員、政策法規宣傳員這“三大員”的作用,在聯係本組村民時,更是做到“聯係無遺漏、管理無盲點、服務無縫隙”。還為他們解決了不少生活上的困難,村民們不僅感謝,更是感動。
工作作風踏實,這是黃小榮擔任村民小組長之後,大家對於他的一致評價。
萬市鎮專職駐村指導員潘高平說,自從黃小榮擔任鍾家自然組的村民小組長以來,村裏每次接到涉及他所在組的市長公開電話督辦事項,村兩委幹部隻要跟他一說,不論他多麼忙,都會馬上放下手頭上的事,趕到現場進行處理,並把處理結果及時反饋給村裏,從不拖延推諉。他所在自然組的各項工作,一直走在眾緣村各組的前列,已成為全村各組的示範。
眾緣村大學生村官徐俊傑說,黃小榮擔任鍾家組的村民小組長後,我經常與他打交道,多次親眼目睹他的工作作風。以前,鍾家組每年收繳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費一直是個難點。自從他擔任了村民小組長後,因為工作非常認真、負責,2011年,鍾家組成為眾緣村全村第一個100%完成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費收繳工作的自然組。按照富陽市統一部署,眾緣村又開始為村民辦理市民卡,黃小榮除了為組裏的村民催辦市民卡外,還讓他廠裏的員工都辦理了市民卡。這幾年,村裏開展的各類工作很多,任務可謂繁重,但鍾家組總是最早、最好地完成任務。
駱洪平向筆者詳細敘述的那個例子,似乎更能生動地說明黃小榮是如何出色地做好村民思想工作的。
2011年上半年,在開展中央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項目工作中,萬市鎮被列入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利用工程,其中的主要內容是遷建原在蓼岸村的鎮垃圾中轉站,需要征用鍾家自然組的3畝多土地。然而部分村民認為,垃圾站可以建在村裏,但征用土地的價格必須抬高,否則就不同意遷建於此。抬高征用土地價格這一條件自然無法滿足,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利用這一工程又不能因此而耽擱,鎮裏有些急了。
“那段時間的小榮可是忙壞了,因為他接受了鎮政府交給他的必須做通村民思想工作的重任。他把自己的企業都丟下暫時不管了,從早到晚挨家挨戶地做每一戶農戶的工作——因為這種事情需要全組的村民同意才行,不能留下後患——其實鎮裏也知道,在別人去與村民談但是沒談妥的情況下,隻有小榮出麵去做思想工作,才能真正做通。是啊,村民們都信任小榮,都會心甘情願地給他麵子,除了他,沒有誰更合適了。”駱洪平說,憑著黃小榮在村民中的威信,再通過他反反複複地磨嘴皮,村民們心頭的疙瘩慢慢解開了。
黃小榮是這樣耐心地向村民們解釋的:“雖然我們現在犧牲自己的田地,幫助‘大家’改善生活環境,其實最後獲利的還是生活在美好環境中的我們‘小家’。”就這樣,在黃小榮的協調勸說下,鎮政府終於與村民們談妥,非但控製住了征用土地的價格,還使村民們支持這一項目的建設。對於黃小榮的出色工作,鎮政府十分滿意,十分肯定。
“如果要我對小榮擔任村民小組長後的工作作個評價,我可以用三句話來歸納:做人低調;辦事認真;村裏要做的事情,都能及時完成。”駱洪平又說。
筆者在眾緣村采訪時,曾在胥高線公路邊,看見過這座設施完善的嶄新的垃圾中轉站。有人告訴我,萬市鎮相當一部分生活垃圾,目前就是依靠它來妥善處理後得以中轉的。然而在我看來,它不僅僅是一處普普通通的生活基礎設施,而是凝聚了黃小榮一心為群眾的真誠和熱情。每次途經,總要忍不住多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