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孩子的生命與我的腳,哪一個更重要?”(3 / 3)

對黃小榮治療的第一步,是調整他的骨頭位置。具體點說,就是要把他已經碎成十幾塊的腳骨重新歸攏,使其回到原先的位置,讓它粘連後再自行愈合。這種方法屬於保守治療法,為富陽中醫骨傷醫院的治療強項之一。捏骨是調整骨頭位置的重要步驟,醫生按照原先的骨形,在他的骨傷部位實施摸、捏、攥等一係列動作,使已經破碎的骨塊漸漸歸位。這自然需要醫生高超的醫術,也得由骨傷病人緊密配合——這一過程中的疼痛可想而知。

捏骨基本告一段落後,一般先用彈力繃作臨時固定,一周左右再行整複,再用夾板加以固定。捏骨雖是保守治療之法,但在這過程的同時也可適當采用一些積極的調整骨頭的手段,如用一支細細的鋼針,即克氏針從骨傷處刺入,撥動克氏針以調整骨頭位置等,還輔之以本院製作的金黃散軟膏,以盡快消腫、加速粘連。西醫輔佐中醫,在骨傷治療中能取得較好效果,對黃小黃傷骨所采用的治療方法,經過了浙江省、杭州市和富陽中醫骨傷醫院三級專家的會診。

此時的黃小榮自然已成了“名人”,經常有人前來看望,醫生護士們也都知道這裏住進了一位救人英雄,而院長張玉柱、黨總支書記柴小平以及裘曉冬醫生在越來越了解他的英勇事跡之後,對他也愈發重視,多次真誠地問他需要什麼照顧,黃小榮一概謝絕。他隻希望醫護人員像對待別的骨傷病人一樣對待他,不要任何特殊照顧。

“黃小榮的低調、謙虛、慷慨真是沒得說!雖然他已一位公認的英雄,但在我們醫院治傷的那段時間裏,他從沒表現出任何架子,甚至當很多人提出要照料他、幫助他時,他都婉言謝絕,隻是因為不願意給他人添麻煩。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作為為他治傷的醫生,我感受很深,非常敬佩!”裘曉冬醫師回憶道,“他沒有讓被救女孩的家長,或者讓相關單位派人來護理他,而是讓自己的妻子和大女兒來照顧。妻子女兒做得很辛苦,有人向他提出是否替換一下,他不假思索地謝絕了,說自己的妻女反正沒事,何況是自己家裏的事,不能麻煩別人。其實我知道,為了能讓妻子來照料他,妻子不得不放棄了在自家廠裏的工作,女兒也隻能放下手頭的工作,更何況這怎麼能說是他自己家裏的事呢?可平時很隨和的他,在這方麵卻是這樣堅持著,一點也不肯讓步。就這樣,他在我們醫院治傷時一直由他妻子女兒照料,每餐飯都是由他妻子女兒去打來的,別人想替他一下,他都不肯答應。”

裘曉冬醫師對筆者說,醫院為了表示對英雄的敬意,免去了他所有的醫療費,連黃小榮入院時交的3000元押金都退給了他。黃小榮卻不願意接這筆錢,說住院醫療費為我免了,這3000元錢醫院必須收。在實在拗不過黃小榮的情況下,醫院隻得收下了這3000元錢。

前蘇聯作家高爾基曾有一句很著名的話語:“你要記得,永遠要愉快地多給別人,少從別人那裏獲取。”黃小榮正是這樣做的,而且堅持這樣做下去。

需要在此提及的是,黃小榮出院後,按照見義勇為有關獎勵規定,浙江省和杭州市政府相關部門對他予以獎勵,加上各有關單位送來的慰問金,黃小榮共拿到了15萬元人民幣。但當這些獎金和慰問金陸續送到他的手裏時,一份心願湧上他的心頭,而且越來越強烈。“那個心願產生之後,我馬上與老婆商量,最後決定把這筆錢捐給富陽市慈善總會萬市分會,把它用在困難人群身上。因為我覺得,黨、政府和社會各界已經給了我這麼多的榮譽,而獎金則是物質性的獎勵。這些榮譽和獎金既是對我的肯定,但我想,也應該給更多人以鼓勵,促使更多的人主動地去做好人好事。”當筆者問及黃小榮何以產生這一心願時,他真誠地說,“我生在基層,長在基層,在見義勇為、做好人好事方麵更具真實性和代表性。我想我把這些錢捐出來,同時也起到了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以此倡導大家一起做好人!有一天,當大家把好人好事都當作一件習以為常的事,那才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就這樣,黃小榮把這15萬元獎金和慰問金全捐了。為此,富陽市慈善基金萬市分會專門舉行了一次捐款儀式,收下了這筆具有特殊意義的捐贈款項。“黃小榮現在又成了我們鎮的十八大精神義務宣講員。今天他再一次作出善行義舉,體現了一個公民的大愛之心,傳遞了一種向善的力量。”在捐款儀式上,萬市鎮鎮長裘雲鵬這樣說。

“我誌願加入中國共產黨……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9月3日下午,就在富陽市中醫骨傷醫院西五病區11床邊,一場特殊的入黨宣誓儀式在此進行。萬市鎮眾緣村黨支部、萬市鎮黨委和富陽市委組織部有關同誌在場。

雖然隻能躺在病床上,不得不穿著病服、綁著繃帶、蹺著腳,但黃小榮還是竭力挺直上半身,臉上的表情極其莊嚴。他對著黨旗,握緊拳頭,一句句地朗聲誦讀入黨誓詞。

十多年來的夙願終於成為現實,黃小榮顯得特別興奮而欣慰。

其實,黃小榮告訴筆者,早在1994年,他就有了入黨的念頭,已在各方麵自覺向黨員看齊。2007年6月,他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經過多年的考驗,經過廣大黨員的推薦,2009年他被富陽市萬市鎮眾緣村黨委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2012年7月又被正式確定為黨員發展對象。按照黨章等有關規定,萬市鎮眾緣村黨委於同年9月吸納他為預備黨員。

隨著“入黨夢”即將一步步接近實現,黃小榮越來越積極參加黨組織發起的各類活動,如“創先爭優”公開承諾和踐諾活動等,也列席參加黨員先進性教育、創先爭優等方麵的集體學習。同時,在村民和企業員工中他努力起到帶頭示範作用。

眾緣村黨委書記傅健群說:“黃小榮一向為人正直,熱心公益事業,積極為村民和集體事業服務。他做出舍己救人的壯舉絕對不是偶然的,這一方麵出於他的本能,同時也出於一名黨員發展對象的黨性本能。”

而此時此刻,這場病床邊的入黨宣誓儀式,就是專門為他舉行的。

“麵對黨組織的信任和關懷,我感到受之有愧。我隻做了我應該做的,我做得還不夠。今後,我會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以此報答黨組織的厚愛。”黃小榮說著,眼裏竟閃出一絲淚光。

一個星期之後,9月5日上午,黃小榮接受了第二次手法整複。

仍由張玉柱院長親自實施。手法整複意味著對已經初步粘合的腳骨進行一次細致複位,對於傷者來說需要承受劇痛——初步粘合的骨頭畢竟有可能未到位,而整複必須把這些骨頭重新移位,使其複歸至應有位置。黃小榮的腳骨碎成了十幾塊,這十幾塊骨頭需要一次次的粘合,一次次的整複,其間所遭受的肉體痛苦,語言難述其詳。

手法整複的手段,依然是捏骨、克氏針調整以及傷骨固定。

經受了第二次手法整複的黃小榮仰躺在病床上,豆大的汗珠還泛起在他的額頭、臉龐、脖頸上。劇痛過後的他難免虛弱乏力,但麵對眾人,他的臉上依然掛著一絲淡淡的微笑。他知道自己又一次戰勝了肉體疼痛的襲擊。

“第二次手法整複之後,拍片複查顯示,黃小榮的功能複位情況比較理想。這次手法整複過後,我們又對他實施了一段時間的中藥調理、膏藥外敷,以保證他右腳功能的恢複度在85%-90%左右。”裘曉冬告訴筆者,“黃小榮的這塊腳根骨碎得實在太厲害了,哪怕采用最佳的治療方案,運用最嫻熟的捏骨整複技術,仍然不可能完全恢複如初,因為治療結束後,碎骨頭雖已重新粘合,但無法按照原來的形態歸位;跟骨寬度整複得比較理想,但骨頭碎裂後出現的塌陷仍然不能完全消除;跟骨寬度有所增加,韌帶也仍存在損傷。我們認定的功能恢複到85%-90%左右,顯然基於客觀、科學的態度之上。當然,後期的康複也很重要,但這需要一個很長的時期。民間有‘傷筋動骨100天’之說,但嚴重的骨傷,其恢複期肯定不止100天。”

這說明遭受嚴重骨傷的黃小榮,還將麵對一個痛苦而漫長的康複期。

2013年10月,距黃小榮舍身救人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筆者在萬市鎮采訪,與黃小榮散步、交談時,發現他的步姿仍有瘸拐,偶爾還會蹙眉,明顯還在熬痛。他告訴筆者,即使現在,盡管駕車沒有影響,日常工作、生活也完全可以應付,但走路時仍然不時感到疼痛,天氣變化時這症狀尤其厲害。“對現在的治療效果已經很滿意了,畢竟不可能像沒受傷時那樣不留痕跡。現在我雖然痛,雖然一瘸一瘸,可我能忍,我的一切都能照常,我沒有一點點不滿意。”黃小榮竭力掩飾著腳骨處的隱痛,微笑著說,“我還是那句話,孩子的一條命與我的一隻腳,哪一個更重要?何況我的腳已經基本保住了,這個結局多好!”

他一點也沒為自己無法徹底治愈的腳而難過。

9月11日,裘曉冬等醫師在X光機透視下,通過克氏針再次撬拔複位黃小榮的跟骨,然後再行固定術。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黃小榮的腳骨逐漸恢複。按照富陽中醫骨傷醫院治療小組的建議,將在“十一”假期時拆除克氏鋼針,預測12月底前可以下地行走。

9月28日,最美爸爸黃小榮出院。當然,出院隻是康複休養的起始,他還必須經常來到醫院就診複查。

事實上,黃小榮早已想出院了,他的心早已飛到了眾緣村的村民們中間,飛到了他的榮騰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的員工們中間。“我住院已經一個多月了,我想回家了,還想與我的員工們一起過中秋節,我要為他們發月餅。”想到能夠出院,黃小榮首先想到的是自己那家小企業裏的員工們。他覺得不能因為自己的受傷而影響他們過節,甚至不能影響他們過節的興致,“住在醫院裏,感受到社會各界對我的關愛,心裏很是過意不去。我也沒覺得自己做了多了不起的事情,隻是覺得這一切受之有愧。所以,我要盡快回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回饋社會。”

9月28日上午9點半,萬市鎮及眾緣村的幹部群眾來接黃小榮出院。病房裏已經放滿了鮮花和水果籃,芳香四溢。黃小榮難掩一絲內疚地說,這些鮮花和水果籃都是素不相識的市民送來的。他們對我很關心,很熱心。“除了市民,病區裏也有好多病友前來看我。他們送來了這麼多鮮花和水果籃,我真的很過意不去。”

鮮花和水果籃表達了濃濃的敬意,但是,它們的去處該在哪裏?

“這些花,我要全部轉送給妻子和女兒。我腿傷後多虧她們照顧。這段時間的我連上洗手間,都是我妻子半背半架著我去的。現在想想,她生孩子的時候,我都沒這麼照顧過她哩,這下子我可是補上了!”黃小榮真誠地對眾人說,聞者無不感動。

是的,他是一個懂得愛的人,他是一個珍惜愛的人,他是一個願意獻出愛的人——這個愛,自然是人間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