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克和彭大勇反複對比喬海明與張蕊關於陳虹一案的陳述。他們發現,雙方的說法大致相符,唯一出現分歧的地方就是喬海明回到家時兩人的對話。
喬海明的說法是這樣的:
“救救我!”他絕望地哀求妻子,“不知道誰把陳虹殺了!救救我!”
而張蕊的說法則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種:
“救救我!”喬海明絕望地向她哀求,“我把陳虹殺了!救救我!”
“怎麼殺的?”
“用花瓶!”
“為什麼?”
“她威脅我要告訴警察陸天誠是怎麼死的!”
“陸天誠不是意外嗎?”
“不是!是我推的!我不是故意的!但陳虹看見了!現在我身上有兩條人命!怎麼辦?我完了!救救我!”
普克和彭大勇陷入思考中。
除了這一處,兩人所說的其它內容基本相符,說明事件的總體是真實的。而這一處分歧,卻是事件的核心,決定了喬海明在這個事件中應當承擔的責任。很顯然,真相隻有一個。那麼到底是誰在說謊呢?
彭大勇說:“當然還是喬海明撒謊的可能性更大。”
是的。喬海明自然具備撒謊的理由。如果真像張蕊說的那樣,喬海明不僅殺了陳虹,還是陸天誠一案的責任人,為了擺脫殺人犯的罪名,他自然要設法欺騙警方。之所以承認他的確去過陳虹家,並且親眼看見倒在血泊中的陳虹,是因為他明白自己在現場留下過痕跡,這一點無論如何無法抵賴,索性如實向警方描述。
至於張蕊……
“張蕊以前確實說過假話,”彭大勇說,“但這一次,我想不出她有什麼理由再來騙咱們。要知道,這回她可是給她老公扣了一頂殺人犯的帽子!”
“是啊,”普克也有同樣的想法,“如果張蕊真是要害喬海明,她又能得到什麼好處?”
彭大勇半開玩笑地說:“張蕊又拿不到保險公司的賠償金!”
保險公司的賠償金。
陸天誠一案最後的關鍵,就是保險公司的賠償金。本來普克他們已經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隻要再有陳虹一句證詞,就能將陸天誠一案定性為“自殺騙保”。那樣一來,自然不會再有什麼保險公司的賠償金。在這樣的重要時刻,陳虹卻突然被殺。這個意外,使得原本板上釘釘的陸天誠之案不得不停下,並且有可能因為關鍵證人的死亡,永遠無法揭開真相。
普克問彭大勇:“老彭,你說為什麼會這麼巧,陳虹偏偏在這樣的時候被殺?這是不是說明,她的死仍然和保險公司的賠償金有關?”
彭大勇認真地想想,說:“不能排除這個可能。”
“如果這兩件事情真的有關,”普克邊想邊說,“喬海明的介入就沒有道理了。你想,喬海明在陸天誠這個案子裏,本身就沾了一身腥。如果保險公司的賠償金能正常賠付,也不可能落到喬海明手上,他不可能是為了這個。那喬海明又何必在這麼敏感的時候去見陳虹呢?”
“喬海明不是說了,陳虹逼他去解決兩人的事情嗎?”
“對,”普克說,“咱們再往深裏想。陳虹又為什麼非得在這時候逼喬海明來談這件事?她完全可以往後放一放。”
彭大勇想了想,說:“這個喬海明也說了。陳虹已經知道陸天誠是自殺,拿這一點要挾他,所以……”
普克說:“我們再多想一步。陳虹早在丈夫死後第三天就知道了這件事。那麼多天過去了,她為什麼早不找喬海明談,偏要在咱們馬上揭開這個謎底時找喬海明呢?”
“對呀,”彭大勇一拍腦袋,“是不是因為陳虹知道,咱們已經快查清真相了。她擔心真相一公布,她雞飛蛋打什麼都沒了,所以搶先一步來蒙喬海明,指望靠這個給自己弄些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