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黨風建設的偉大意義(2 / 2)

一、黨風建設關係到黨與人民群眾的關係問題

黨風建設的核心是群眾關係問題。黨章明確指出:“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係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黨風的好壞決定著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決定著黨的命運。我們黨的生命就在於密切聯係群眾,黨之所以有力量,歸根結底在於代表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人民群眾是我們黨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人民群眾對黨風是否滿意,實際上是對我們黨的態度真實而具體的表現。黨風正,黨與人民群眾的關係就密切,人民群眾就會自覺地維護黨、愛戴黨、支持黨,黨的事業就必然興旺發達,從勝利走向勝利。一部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和黨領導人民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現實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反過來講,黨風不正,黨與人民群眾的關係就會逐漸疏遠,以致失去人心,導致革命事業的失敗。正如古人所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誰真正為人民群眾謀利益,誰就得人心,誰損害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就會走向滅亡。弘揚新風正氣,以優良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

二、黨風問題關係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

我們黨作為執政黨,其領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所製定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中。黨的作風不僅為黨製定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創造條件,而且直接關係到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能否順利得到貫徹執行。黨風問題實際上是個威信問題。黨風好,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就高,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就會深入人心,使其變為群眾的行動;相反,黨風不好,黨組織就會在人民群眾中降低威信,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貫徹和執行就會打折扣,就會受到阻礙。在黨的建設和發展曆史上,什麼時候黨風正,什麼時候黨的意圖就能順利實現,什麼時候黨風出了問題,什麼時候黨的意圖實現就會遇到人為的困難和阻力。所以,要不斷實現黨的社會曆史使命,使自身的路線、方針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就必須始終加強黨的自身作風建設。

三、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對黨風建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人類社會正在邁入知識經濟時代,和平與發展依然是世界兩大主題,但國際社會的複雜性更加增強了,各國間的矛盾也增多了,尤其是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的趨勢對中國提出了挑戰。黨要成功地應付挑戰,就必須開展過硬的作風建設。

隨著國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人們的市場意識,平等競爭意識,民主法製意識,創新意識和效益效率意識普遍增強。同時,在新舊體製交替、社會轉型過程中,法製不健全,政策不配套,機製不合理,更易給各種不正之風的滋長和蔓延提供土壤,且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發展,還會出現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這些,對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都是嚴峻而長期的考驗,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加強黨性修養,不斷糾正黨內不正之風,抵禦來自國內國外、黨內黨外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始終保持黨的作風的健康性和先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