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黨隻有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和行動指南,才能認識和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判明國際國內的複雜形勢,了解周圍事變的內在聯係,預察事變的進程,製定不同曆史時期的正確路線和綱領;才能樹立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始終站在革命運動和建設事業的前頭,帶領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並最終實現共產主義。
三、必須堅持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
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新世紀新階段,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呢?簡要地說,就是既要堅持,又要發展。隻有堅持,才能發展;隻有發展,才能更好地堅持。二者是辯證統一的。
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就要完整地而不是零碎地、準確地而不是片麵地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要區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個別結論與整體理論體係,區分個別詞與本質,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整個科學理論體係和精神實質,掌握它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而不拘泥於個別詞句與個別論斷。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是符合馬克思主義自身發展規律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在曆史和科學的前進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的科學,它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地開辟認識真理的道路。恩格斯指出:“我們的理論是發展的理論。”(《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四版,第460頁)列寧也指出:“我們決不把馬克思的理論看成某種一成不變的和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恰恰相反,我們深信:它隻是給一種科學奠定了基礎,社會主義者如果不願意落後於實際生活,就應當在各方麵把這門科學推向前進。”(《列寧選集》第1卷,第四版,第203頁)
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是時代的大趨勢,也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提出的曆史性新課題。共產黨領導人民奪取政權以後,怎樣才能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特別是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落後的大國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必須解決的問題。我國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以毛澤東同誌為核心的第一代黨的領導集體,著手研究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新課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然而由於後來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在階級鬥爭問題上出現了嚴重失誤,導致了對社會主義及其特征認識上的錯誤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在撥亂反正和全麵改革開放中一以貫之地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全麵係統地探索和解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道路,展現出社會主義發展的廣闊前景,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和新的實踐基礎上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鄧小平理論的引導下,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蓬勃發展,國家麵貌發生了舉世矚目的曆史性變化,以嶄新的姿態邁進了21世紀。
事實證明,隻有以新的實踐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才能使它永遠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算真正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從這個意義上說,“發展”正是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