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太匆匆,時間在你手中轉瞬即逝,莫等待,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生命由時間組成,時光停止的那一刻也就是人生結束的那一刻。跑在時光前頭,最大限度地利用時間的價值,才能更從容地經營自己的人生。
時間是人生的刻度尺
經營學專家邁克爾·帕羅克教授說:“隻有時間才是唯一最缺乏的資源,如果管理不好時間,則無法管理其他的任何事物。”
帕羅克的說法過分了嗎?一點也不。這是因為,時間是一切的母體,是構成宇宙的基本材料。時間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執行著三種職能。
第一是時間的自然職能,指時間是自然界一切生物發展的重要因素。這首先表現在時間是勞動和生產的因素,其次表現在時間是個人成長的因素。
第二是時間的經濟職能,指時間因素與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關,具有社會的經濟內容。
第三是時間的社會職能,指時間是社會的曆史進程,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個人的時間、群體的時間、社會的時間,無不體現時間影響著個人、群體、社會的發展。時間是人生最寶貴的資源。
“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記住,時間就是金錢。假如說,一個每天能掙10個先令的人,玩了半天,或躺在沙發上消磨了半天,他以為他在娛樂上僅僅花了6個便士而已。不對!他還失掉了他本可以獲得的5個先令……記住,金錢就其本質來說,絕不是不能升值的。錢能生錢,而且它的子孫還會有更多的子孫……誰殺死一頭生仔的豬,那就是消滅了它的子孫後代,如果誰毀掉了5先令的錢,那就是毀掉了它所能產生的一切,也就是說,毀掉了一座英鎊之山。”
這是美國人本明傑·富蘭克林的一段名言。它通俗而又直接地闡釋了這樣一個道理:如果想成功,必須重視時間的價值。
在富蘭克林報社前麵的商店裏,一位猶豫了將近一個小時的男人終於開口問店員:“這本書多少錢?”“1美元。”店員回答。
“1美元?”這人又問,“你能不能少要點?”
“它的價格就是1美元。”沒有別的回答。這位顧客又看了一會兒,然後問:“富蘭克林先生在嗎?”
“在,”店員回答,“他在印刷室忙著呢。”
“那好,我要見見他。”這個人堅持一定要見富蘭克林,於是,富蘭克林就被找了出來。
這個人問:“富蘭克林先生,這本書你能出的最低價格是多少?”
“125美元。”富蘭克林不假思索地回答。
“125美元?你的店員剛才還說1美元呢!”
“這沒錯,”富蘭克林說,“但是,我情願倒給你1美元也不願意離開我的工作室。”
這位顧客驚異了。他心想,算了,結束這場自己引起的麻煩吧,他說:“好,這樣,你說這本書最少要多少錢吧。”
“15美元。”
“又變成15美元?你剛才不還說125美元嗎?”
“對。”富蘭克林冷冷地說,“我現在能出的最好價錢就是15美元。”這人默默地把錢放到櫃台上,拿起書出去了。這位著名的物理學家和政治家給他上了終生難忘的一課:對於有誌者,時間就是金錢。
時間,又是人生最特殊的,也是一項非常有限的資源。它既不能儲存,也不能購買。工程建設中材料與資金的短缺可以想辦法追加,我們的時間限額卻無法增補。時間是人們要做的許多事情的一個限製因素,它是社會規定的與自然規定的日期,或是當事人年齡的限製。各人立誌達到的事業目標,要在暮年有所結果,都由時間來裁決。而且這一資源的規模,對於整個社會在每一具體時刻或發展時期都是有限的。著名的管理學家費爾南多認為,一個公司中最重要的資源是時間而不是金錢。很多有識的管理者也認為,合理地利用勞動時間比金錢更重要。
對此,有的年輕人可能認識得不是很清楚。在此,我們用一個比喻來說明一下。
想像銀行每天早晨向你的賬號撥款864萬元。你在這一天內可以隨心所欲,想用多少就用多少,用途也沒有任何規定。條件隻有一個:用剩的錢不能留到第二天再用,也不能節餘歸己。前一天的錢你用光也好,分文不花也好,第二天你又有864萬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