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與機遇無緣
機遇之神經常敲響大門,但人們可能不敢去開啟,因為他們開始猶豫,害怕敲門的不是天使,而是魔鬼。但就是在猶豫的刹那間,機遇之神溜走了。然後人們又開始悔恨:為什麼自己沒有抓住機遇?這樣的情況我們每天都會耳聞目睹。很多人在機會降臨的時候猶豫不決,在機會轉瞬即逝之後又開始悔恨。
一位探險家在森林中看見一位老農正坐在樹樁上抽煙鬥,於是他上前打招呼說:“您好,您在這兒幹什麼呢?”
這位老農回答:“有一次我正要砍樹,但就在這時風雨大作,刮倒了許多參天大樹,這省了我不少力氣。”
“您真幸運!”
“您可說對了,還有一次,暴風雨中的閃電把我準備焚燒的幹草給點著了。”
“真是奇跡!現在您準備做什麼?”
“我正等待發生一場地震把土豆從地裏翻出來。”
這位老農是坐等機會者。他這樣坐等機會,也許偶爾有機會光顧於他,但不會很多,所以他隻能這樣僥幸地苟且偷生。而探險家則是主動尋找機會者,機會出現,就會一鳴驚人,成為響當當的成功者。顯然,青年人應該有探險家的精神。如果你失業,不要希望差事會自動上門,不要期待政府、工會會打電話請你去上班,或期待解聘你的公司會請你吃回頭草,天下沒有這麼好的事情。
人們總是這樣說:“如果給我一個機會……”或者是:“為什麼我的機會那麼少?”其實這種想法都很可憐。隻要世界還在變,機會就是無限的。朋友,拋開顧慮,創造你的機遇吧!跨出第一步,闖進機遇的網絡之中,任由機遇把你帶到遙遠的地方去。不要怕,因為機遇往往在無畏的人麵前出現。
有一位名叫西爾維亞的美國女孩,她的父親是波士頓有名的整形外科醫生,母親在一家聲譽很高的大學擔任教授。她的家庭對她有很大的幫助,她完全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她從念中學的時候起,就一直夢寐以求要當上電視節目的主持人。她覺得自己具有這方麵的才幹,因為每當她和別人相處時,即便是生人也都願意親近她並和她長談。她知道怎樣從人家嘴裏掏出心裏話。她的朋友們稱她是他們的“親密的隨身精神醫生”。她自己常說:“隻要有人願給我一次上電視的機會,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
但是,她為達到這個理想而做了些什麼呢?她什麼也沒做,而是等待奇跡出現,希望一下子就當上電視節目的主持人。
西爾維亞不切實際地期待著,結果什麼奇跡也沒有出現。
誰也不會請一個毫無經驗的人去擔任電視節目主持人。而且,節目的主管也沒有興趣跑到外麵去搜尋人,相反都是別人去找他們。
另一個名叫辛迪的女孩卻實現了西爾維亞的理想,成了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辛迪並沒有白白地等待機會出現。她不像西爾維亞那樣有可靠的經濟來源,所以白天去打工,晚上在大學的舞台藝術係上夜校。畢業之後,她開始謀職,跑遍了洛杉磯的廣播電台和電視台。但是,每一個地方的經理對她的答複都差不多:“不是已經有幾年經驗的人,我們不會雇用的。”
但是,她不願意退縮,也沒有等待機會,而是走出去尋找機會。她一連幾個月仔細閱讀廣播電視方麵的雜誌,最後終於看到一則招聘廣告,北達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電視台招聘一名預報天氣的女主持人。
辛迪是加州人,不喜歡北方。但是,有沒有陽光、是不是下雪都沒有關係,她隻是希望找到一份和電視有關的職業,幹什麼都行!她抓住這個工作機會,動身到北達科他州。
辛迪在那裏工作了2年,最後在洛杉磯的電視台找到了一個工作。又過了5年,她終於得到提升,成為她夢想已久的節目主持人。西爾維亞那種失敗者的思路和辛迪成功者的觀點正好背道而馳。她們的分歧點就在於,西爾維亞在10年當中,一直停留在幻想上,坐等機會,期望時來運轉,然而時光卻流逝了。而辛迪則是采取行動。首先,她充實了自己;然後,在北達科他州受到了訓練;接著,在洛杉磯積累了比較多的經驗;最後,終於實現了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