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意農業為農村注入新活力(1 / 2)

創意農業為農村注入新活力

三農視點

作者:胡燕磊

編者按:新常態下,傳統產業和文化創意結合已成為驅動創新經濟快速發展的引擎,創意也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新路徑。為此,不少專家建議,應該調整思路,轉變農村經濟的發展方式,通過加快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培育人才支撐體係,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等,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金燦燦的玉米瀑布、鮮豔欲滴的燕趙葡園、“蔬”情畫意的創意廊架……近日,在北京市昌平區開幕的第三屆北京農業嘉年華上,這些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農業完美“嫁接”的農產品,一時間吸引了不少遊客的目光,也成為此屆博覽會上的最大亮點。

近年來,創意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的一種新興發展方式,其自身所具有的高融合性、高文化度、高附加值和效益綜合化等特征,在為農業和農村發展開辟全新空間的同時,也有效帶動了農民的增收致富。

生肖茶餅“變身”手工藝品

“龍騰四海”“三羊開泰”“靈猴拜壽”……黝黑圓潤的紅茶茶餅做底,刻在上麵的生肖動物圖案栩栩如生,凸顯了龍鱗、虎紋、馬尾等創意加工細節。

“自去年底推出這款‘十二生肖’紀念茶餅後,已經賣了好幾百件了。”安徽祁門縣塘坑源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盧勇輝說。

說起創意的由來,盧勇輝表示與祁門特產字豆糕分不開。

“茶餅光禿禿的,不好看,而字豆糕上常常鑲嵌著祈福迎祥的漢字,因此,我們就想能不能也在茶餅上刻些圖案。”有了想法,盧勇輝便開始大膽嚐試——他把紅茶茶餅壓製成形,又請模具加工廠設計了生肖圖案翻刻在茶餅上,於是一件茶餅工藝品就誕生了。“工序並不複雜,但創意新穎,不少顧客進店都會購買,有的一次能買上好幾件。”盧勇輝說。

在祁門縣從事紅茶采製的企業非常多,茶葉品質相似,銷售渠道相仿,對塘坑源這樣的小微企業來說,製作創意茶餅則不失為一個獨辟蹊徑的妙招。

“現代人的消費觀正在改變,好喝的茶葉他們已經不新鮮了,好看、好玩、有創意的茶工藝品才能激發興趣,特別是年輕人,更容易接受趣味化的概念產品。”盧勇輝說,“茶葉是快消品,喝完就完了,而茶餅可以保存多年,具有黃山本地特色,同時茶餅上有創意圖案,購買後擺放在家裏也有一定的紀念價值。”

盧勇輝表示,下一步還將針對不同人群定製不同的圖案茶餅。“我一直想回歸傳統的手工製茶工藝,如果圖案茶餅也能實現純手工製作,效果會更好。茶葉做成工藝品,何嚐不是農產品與文化創意的一種碰撞呢。”

大打文化牌 創意路越走越寬

和安徽祁門縣一樣依托當地特色農產品大打創意文化牌的,還有四川武勝縣的農民們。

甜橙、檸檬、金柑、柚等60餘個品種爭奇鬥豔,詠橘石刻、亭柱木刻介紹著甜橙的知識和文人墨客們的詠橘詩詞歌賦……走進四川武勝柑橘博覽園,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個柑橘世界的“大觀園”。

李相軍是武勝縣土生土長的村民,多年在外打工討生活的他,2年前回到家鄉,瞅準了當地政府大力發展創意農業這個時機,毅然加入到柑橘園的種植培育隊伍中,幾年下來,不但還清了債款,還蓋了新房娶了媳婦,過起了紅紅火火的小日子。

“武勝縣是‘長江流域柑橘優勢區域項目縣’和‘四川省優質甜橙產業核心區’,全縣柑橘種植麵積達16.5萬畝。”該縣農業局負責人介紹,依托產業基地,賦予武勝柑橘文化內涵,柑橘博覽園成為柑橘科普和現代農業觀光旅遊的特色景區。

依托產業基地,走“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特色發展之路,以此突出當地農耕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等,武勝縣先後建成了以甜橙產業文化為主題的甜橙新村、以《紅岩》英雄文化為主題的紅梅新村、以農耕文化為主題的李家院子新村等文化旅遊新村,形成了花樣年華、橙海陽光、四季花海等六大景區,武勝創意農業之路越走越寬廣。

近年來,武勝縣以產業為基礎、創意為手段、農耕文化為靈魂,通過創意農業激活當地旅遊市場,該縣獲得四川十大(區縣)旅遊目的地稱號,寶箴塞旅遊區、白坪-飛龍新農村示範區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白坪—飛龍新農村示範區成功創建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僅去年1至9月,武勝共接待遊客、實現旅遊收入同比分別增長67%、77.8%,白坪-飛龍新農村示範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高於全縣20%以上,從而實現了當地農業與旅遊的雙贏。

創意農業應注重品牌建設

創意農業的迅速發展自然引來了不少投資者的青睞,並試圖嚐鮮這一領域,但染指者眾多,畢竟成功者僅是少數。

2009年,重慶寶利陽科技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與江津區簽訂協議,在該區打造寶利陽創意農業產業園,項目占地2.2萬畝,總投資20億元,涉及都市農業、旅遊觀光區、林業、商業、文化地產等多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