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舉動在當時全國創意農業圈內引發了不小的轟動。但據相關部門透露,由於種種原因,寶利陽的創意農業項目最終並沒有落戶江津。對此,不少專業人士表示,缺氛圍缺人才,是導致該項目“流產”的直接原因。
“創意農業在我國尚處於起步階段,但表現出很強的生命力,在利用農村閑置生產要素、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環境和促進新農村建設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與發達國家創意農業相比,我國創意農業發展還存在不小差距。”品牌農業專家鍾文彬說,首先,大多數創意農業均為自發形成,個體經營居多,布局淩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缺乏,形不成規模效益和優勢品牌。其次,產業鏈條短,品牌意識薄弱。創意農業主要被理解為郊區觀光、旅遊農業。不少創意農業簡單模仿,同質化嚴重,品牌缺乏文化內涵和產品創新動力。第三,缺乏創意農業專業人才,特別是缺少具有創意理念的高素質農民和產品品牌運作高層次人才。
為此,鍾文彬提出發展創意農業應加強品牌建設。一是建立健全創意農產品質量安全體係,推動創意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提高創意農產品質量,培育一批創意農產品品牌;完善品牌評價體係,提高消費者的參與度,依法打擊各類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
二是加快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建立和完善產業協會、質量協會、消費者協會和其他專業行業性協會以及社會中介服務體係,積極為創意農業企業提供品牌推介、法律服務、信息谘詢、商標代理等各個方麵服務;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加大對創意農業品牌培育、品牌發展和品牌保護等方麵的宣傳力度。
三是培育人才支撐體係。要進一步完善人才政策,鼓勵農業企業培養、引進和聘請高素質的專業人才;與一些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聯合,定向開展品牌知識、品牌經營、創意農業等方麵的培訓;設立“創意獎勵基金”,對有突出貢獻的創意農業專業人才、經營管理人才、教育培訓人才等予以獎勵。
他山之石:
在文化經濟與體驗經濟的引領下,荷、德、英等歐洲發達國家經過近20年的探索與實踐,各自形成了適合本國國情的創意農業發展模式。
法國模式:環保生態型
法國創意農業屬於環保生態功能為主的創意農業,是以大田作物為主,采取較大規模的專業化農場生產,逐步減少小型農場。巴黎的創意農業對城市食品供應的功能並不明顯,巴黎的各種食品供應,主要經過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由各國各地乃至歐洲其他國家完成。所以,巴黎的創意農業突破了自給自足的生產,而突出農業的生態功能,利用農業把高速公路、工廠等有汙染的地區和居民隔開來,營造寧靜、清潔的生活環境。
德國模式:社會生活功能型
德國創意農業屬於生活社會功能性的創意農業,主要形式是休閑農莊和市民農園。市民農園是利用城市地區或近郊區之農地、規劃成小塊出租給市民收取租金,承租市民可在農地上種花、草、蔬菜果樹等,讓市民享受耕種與體驗田園生活以及接近大自然的樂趣。
荷蘭模式:高科技創彙型
荷蘭創意農業是以創彙經濟功能為主的創意農業。主要是以園藝業和畜牧業為主的出口型農業。荷蘭借助於發達的設施農業,集約生產經營花卉、蔬菜及奶製品,使其人均農產品出口創彙居世界榜首,成為世界創意農業的典範。荷蘭創意農業重點發展具有設施園藝技術輻射、園藝產品集散、農業生態觀光功能和地區專業分工的創意農業生產體係。
日本模式:多功能致富型
日本創意農業發展重點是設施農業、加工農業、觀光休閑農業、多樣化農業,屬於綜合功能的創意農業,重點開發農業的綠色、環保、體驗、休閑和示範功能,建設以高新技術產業和鑲嵌式多功能的“綠島農業”為兩大特征。日本的創意農業主要集中在三大都市圈內,即東京圈、大阪圈和中京圈,以蔬菜、水果為主,多作物、多品種發展,主要為市民提供優質農產品和滿足綠化環境的需要。
英國模式:旅遊環保型
英國的創意農業是屬於旅遊環保功能型的創意農業,主要形式是每個農場主的農場景點為遊客提供參與鄉村生產生活、體驗農場景色氛圍的機會。農場內一般設有一個農業展覽館並配以導遊和解說詞,介紹農業工作情況,備有農場特有的手工藝品,提供餐飲、住宿服務。多數景點有兒童娛樂項目。雖然農業旅遊的收入可能要大於農業生產的收入,但農業生產主體地位並沒有被削弱,農業旅遊始終是農場經營多樣化的一個方麵。從農場的經營規模、經營效益以及市場需求特點出發,各景點都堅持小型化經營的取向及私營化的管理方式。同時,英國的農場還通過旅遊開發來保護農場環境及農村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