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二 1980-2004年著作目錄(3 / 3)

《高等教育不宜盲目產業化》,田建榮,《有色金屬高教研究》1999年第4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00年第1期全文轉載。

《高等教育應平等地向一切人開放》,田建榮,《教育發展研究》1999年第9期。

《走出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誤區》,田建榮,《有色金屬高教研究》1999年第2期。

《高等教育大眾化與民辦高等教育產業化的關係》,田建榮,《黃河科技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

《武舉與古代體育之關係》,田建榮,《中國考試史專題論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高等教育研究的多學科方法論》,田建榮,《外國高等教育資料》1999年第2期。

《高考形式的統一性與多樣化》,田建榮,《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大眾化:21世紀新的高等教育發展觀》,田建榮,《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

《試論中國古代的大學與文化》,田建榮,《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

《科舉學:理論、體係與方法》,田建榮,《廣西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

《轉變觀念是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關鍵》,田建榮,《高教探索》2000年第2期。

《自學考試的跨世紀走向: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田建榮,《浙江自學考試》2000年第8期。

《學業成績考試:高校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田建榮,《廈門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02年第4期全文轉載。

《左雄改製:考試觀念的確立與影響》,田建榮,《湖北招生考試(理論版)》2002年第2期。

《中國考試思想的淵源:先秦諸子尚賢思想》,田建榮,《湖北招生考試(理論版)》2002年第12期。

《創建合理有序的高校人才流動機製》,田建榮(第二作者),《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

《簡論傳統師德觀及其現代價值》,田建榮,《空軍工程大學學報》(綜合版)2003年第2期。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基本特征》,田建榮,《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年第2期。

《中國考試思想發展:特點、規律及啟示》,田建榮,《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

《美國大學學生評價教學的理論與實踐》,陳曉端,載《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高教文摘》2001年第1期全文轉載。

“T eacher Education and Teacher Training in China:Present Sit-uation and Reform”陳曉端,Perspectives in Learning,Spring2001.(美國)

《試論20世紀美國高校教學評價的發展特點》,陳曉端,載《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年第四期。

《麵向21世紀我國高師院校教學改革的若幹思考》,陳曉端,載《陝西師範大學成人教育學報》1999年第4期。

《教學理論研究的現狀與展望》,陳曉端,載《教育研究與實驗》(武漢),1998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1998年第5期全文轉載。

《英國小學課程與教學漫談》,陳曉端,載《現代中小學教育》(長春)1998年第1期。

《英國小學管理的特點及其啟示》,陳曉端,載《陝西師大學報》(哲社版),1998年第4期。

“In search of understanding:a qualitative parison of primaryschool management in the Shaanxi region of China and England。”陳曉端(第二作者)Comparative Education(英國),June 1998.

“E ducational Practice of Higher Education Training Institutionsin China:Present Situations and Prospects。”陳曉端(第二作者)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美國)Summer1995.

《陝西省中學教師素質現狀調查研究》,陳曉端,載《陝西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1年第2期。

《英國大學文科研究生學位論文的結構要求及其啟示》,陳曉端,載《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

《當代英國中小學課程與教學改革探析》,陳曉端,載《教育研究》(京)2003年第4期。

《從維格斯特職業學院看英國職業教育的特色》,李延平(共二位作者,本人為第一作者)《陝西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第3期。

Manag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the second author)李延平,Compare: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Volume 28Number 2,1998.7,U。K。

Women i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n China:Experience inShanxi Province(the third author)李延平Compare:A Journal ofComparative Education,Volume 28 Number2,1998.7,U。K。

《英國職業教育管理結構和課程建設研究》,李延平,《陝西經貿學院學報》1999年第1期。

《中英兩國職業教育管理模式的案例比較研究》,李延平,《東疆學刊》1999年第2期。

《英國當代職業資格證書製度的發展》,李延平,《經濟改革》(陝西)1999年第3期。

《英國職業學校的管理特點》,李延平,《中國高等教育》2000年第7期。

《學生本位發展是21世紀人才培養的方向》,李延平,《東疆學刊》2000年第3期。

《變革時代教育核心理念的選擇與定位》,李延平,(共二位作者,本人為第一作者),《理論導刊》(陝西)2000年第7期。

《專家型人才成長模型對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啟示》,李延平,(共二位作者,本人為第一作者),《中國高教研究》2002年第11期。

《蔡元培教育思想簡介》,楊潔,《教學研究》1991年第3期。

《淺析中國近代女學的特點》,楊潔,《教學研究》1992年第4期。

《西北五省特教師資需求與培訓調查研究》,楊潔,《陝西師範大學學報》(教科版)1993.

《中國女學興起之曆程》,楊潔,《陝西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4年增刊。

《中國女性人口的教育現狀、問題及對策》,楊潔,載《個性與教育國際學術會議論集》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

《關於婦女解放過程男性化的思考》,楊潔,《陝西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哲社版)第4期。

《九十年代私學研究概述》,楊潔,《教育史研究》1999年第1期。

《婦女口述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楊潔,《曆史研究》1999年第2期,轉載於人大複印資料《婦女研究》1999年第2期。

《試論雷沛鴻的民族教育思想體係》,楊潔,《教育史研究》2000年第1期。

《透視上海近現代女子教育》,楊潔,《婦女研究論叢》2001年第5期。

《女子教育的最初嚐試——從上海女學看中國女子教育的早期發展》,楊潔,《浙江學刊》2001年第6期。

《社會性別刻板印象的直接映射》,楊潔,《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哲社版)第4期。

《盛宣懷與中國近代的新式學校教育》,朱智斌,《陝西師大學報》1994年教育科學版。

《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述論》,朱智斌,陝西師大《函授教育》1994年第6期。

《學習和研究〈比較教育學〉的基本思路》,朱智斌,陝西師大《函授教育》1995年第4期。

《淺析義務教育與免費教育的關係》,朱智斌,陝西師大《函授教育》1995年第6期。

《談蔡元培全麵實施美育的計劃》,朱智斌,陝西師大《函授教育》1996年第4期。

《香港學校德育的基本內容和實施途徑》,朱智斌,《教師報》1997年7月6日。

《近代早期改良主義啟蒙思想家龔自珍的教育思想》,陝西師大《函授教育》1998年第4期。

《試論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朱智斌,《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1期。

《蔡元培美育思想探源》,朱智斌,《西安聯合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

《素質教育與高師學生全麵素質的培養與提高》,朱智斌,《陝西師大成人教育學報》1999年第3期。

《試論中國古代優秀德育傳統及其現代意義》,朱智斌,《西安聯合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

《經濟欠發達地區城鄉中學生對待人際間道德衝突的比較研究》,朱智斌,《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年第8期。

《西方女子教育的曆史考察》,郭葆玲,載《中外女性教育發展與比較》文集,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版。

《隱形而失聲的女性?現行小學語文教材文本現象的描述與分析》,郭葆玲,載《走進教材的性別世界》,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年5月版。

《現代社會發展與性別公平教育》,郭葆玲,載《現代教育學》,高教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