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現在讀者諸君麵前的這本論文集,是我們陝西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從事中外教育史教學和研究工作的幾代學人的共同成果。書中每篇文章都是作者們長期辛勤勞動的結晶,也是少長鹹集、團結協作的集體成果。她既是一段研究曆史足跡的回顧,又是一把麵向未來發起衝鋒的號角。
陝西師範大學教育史學科是我國西北地區曆史最長且是教育部在本地區唯一一個以培養教育史專業人才為主要任務的教學和科研機構。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老一輩教育家、革命家、陝西師大最初兩任校長劉澤如、李綿等就組建、成立了陝甘寧邊區教育研究所,對革命老區教育史進行了開拓性研究。這一研究雖因“文革”幹擾一度中斷,但在改革開放之初又以新的勃勃生機向前邁進,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於1981年元月即由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了12冊300萬字的《陝甘寧邊區教育資料》和後來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45萬字的《陝甘寧邊區教育史》,奠定了本學科在全國該領域領先的學術地位。
此後的1981年年度,陝西師大教育史學科被國務院學位辦批準為碩士研究生培養點,1982年又在本校召開了全國教育史專業規模最大、人數最多、成果最著、影響深遠的第二次學術年會。在此前後,在老一輩著名教育史學家吳元訓、環惜吾、黎順清、張安民、曹鴻遠等的帶領下,在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中外教育比較史等方麵開展了高水平的研究工作,編著和翻譯出版了《西方教育史》、《西方教育的曆史和哲學基礎》、《教育問題史》、《中世紀教育文選》、《中國古代教育名著選讀》等著作,選編了《杜威赫爾巴特教育思想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以及發表在《教育研究》、《教育史研究》等高層次學術刊物上的多篇論文,對我國的中外教育史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更為可喜的是,在老一輩學者的指導下,本學科的中青年學者後來居上,他們或於潘懋元、孫培青、李桂林、劉海峰、杜成憲、方俊明等先生處就學,或由本校教育史專業畢業。來自各方的學子有一個共同的心願,那就是為發展我國的教育史學事業而獻身。近20年來,本學科的中青年學者們先後承擔和參加了全國教育科學“九五”和“十五”規劃和教育部、陝西省等18項重點項目的研究工作,並在國家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60多篇,出版學術專著20餘部,參編42部(詳見附錄二),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教學獎勵多項,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學者為骨幹的學術隊伍。同時與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教育機構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召開了多次國際學術討論會,並有4名教師先後赴上述國家進行考察、研究,發表了一批中美、中英、中加教育比較研究的成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受到學術界的好評,不少成果還多次獲獎,或被一些重要刊物轉載、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