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相當學習小組,每班8到12入,按文化程度高低搭配編班,每班都編進一兩個政治和文化素質較高的學員,以便發揮骨幹作用。班長、副班長由學員選舉產生,一般都是由學習較好、能力較強、工作負責、能團結全班同學的優秀學員擔任。
2.實行科學的教學計劃和嚴格的檢查督促製度
製定和執行科學的教學計劃是教學管理的核心。邊區各高等學校為了使教學計劃更切合學員實際,通過召開調查會和個別談話等方式征集學員的意見;然後由教務處牽頭,吸收各方代表,組成學習指導委員會,具體負責教學計劃的擬定。計劃擬定後,再向師生員工傳達解釋,使每一個幹部、教員和學生都深刻了解教學計劃的內容和它的重要性,以提高全體工作人員執行教學計劃的積極性與自覺性。
教學計劃確定之後,邊區各高等學校都建立了嚴格的會議、彙報、報告、檢查和總結製度。學校各級領導通過平時考核、定期測驗與聽課等方式,及時檢查、督促教學計劃和各項製度的執行情況,以保證教學工作達到預期的目標。
3.組建強有力的師資隊伍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和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是學校工作中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邊區高等學校的教員嚴重缺乏,有些學校創辦時隻有兩三個專職教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主要采取如下措施:(1)發動全體教員邊教邊學。重視以老帶新,抓緊對青年教員的培養和提高。如抗大通過每周一次的“教育準備會”,檢查教學中的優缺點,提出改進的方法等,使青年教員受益匪淺。(2)組織有教學能力的行政領導任課,各校也互聘教員授課。一些學校還利用在延安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聘請中央及各部的領導同誌來校授課、作報告或講演。毛澤東、周恩來、董必武、張聞天、劉少奇、陳雲等中央領導同誌,都被邀請到高校作過重要報告或講演。
4.創造新的適合幹部教育的教學方法
(1)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每期開課之前,學校都要召開教學會議,對本期學員的基本情況進行一番詳細的分析,提出教學方法上必須注意與改進的要點。如果學員多數是黨政高級幹部,在教學中就著重采用自學研討法;如果學員是工農幹部,則采用啟發式與傳授法;對有中學乃至大學文化程度的學員,教學方式則是討論式與講演式並用。
(2)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邊區高等學校上課采取大課堂製,常常是幾個隊、數百人在一起聽課。為了彌補這種教學形式的缺陷,各門課一般都有講義或教科書,並編印了教學大綱,對課程內容、範圍、研究方向作扼要的說明,以便學生把握、理解和複習。教學以學生為主,就是一切從便於學生聽懂、理解、掌握、運用出發。
(3)采用啟發式和聯係法。啟發式是邊區高等學校授課的基本方式。啟發的具體方法:一是從近講到遠;二是從具體講到抽象;三是從分講到合,從合講到分;四是從事件的演變過程中,把握發展規律及其趨勢;五是抓住中心,扼要地敘述問題。同時,在講課中特別注意使用“聯係法”,如原則與實際的聯係,現在問題與過去和將來問題的聯係,各課之間的聯係,在校學到的理論與前方實踐經驗的聯係,自己的思想與所學理論的聯係等。這不僅培養和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想像及創造力,同時也使教學內容充實活潑。
(4)開展課外輔導和課後實習。課外輔導與實習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發展,是學習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個步驟。輔導不隻局限於教員對學生的輔導,有同班同學間的輔導,也有高年級同學對低年級同學的輔導,有個別輔導,也有集體輔導等。
(5)重視學習方法的改進。邊區高等學校主要強調兩種學習方法:一是自學法。讓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掌握自學方法,養成自學習慣,是教學工作中一項重要的任務。邊區各高等學校提倡自學,鼓勵學生發揮主動精神;規定自習時間多於上課時間,個人自學時間多於集體學習時間。二是討論法。十分重視運用討論的方法,發揮集體的智慧。學習中的許多疑難問題,在討論中基本能得到解決。
5.采用別開生麵的考試和考查方法
邊區高等學校也有考試和考查製度,但主要目的是讓學員對已學知識有個溫習、整理、綜合與提高認識的機會。同時,也檢查教學計劃是否適合學生情況,教員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等。各學校賦予考試以新的意義,創造了新的考試形式:除筆試外,課堂討論、辯論會、學習筆記、學科展覽、集體創作、實習報告等,都是考查學員成績的途徑與方法。以筆試來說,先將測驗題目發給學員,允許並發動學員進行集體討論,可以交頭接耳,也可以攜帶筆記本與翻閱參考書;有時讓學員將測驗題目帶到自習室以更充分的時間去完成。這種測驗方法,使學員養成了深入探討問題的習慣,學會了把握問題的中心和要點,很適合大學教育的特點。
陝甘寧邊區高等學校教育是在戰爭環境中創辦和發展起來的,所以,它的辦學思想、教學原則和管理方法等也有突出的特點。根據一般寓於特殊之中的原則,我們不難發現在邊區高等學校教育中包含有一些可供參照的普遍原則。具體來說,在辦學思想方麵,表現為方向明確,目標集中,既從實際出發,又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靈活變化。在辦學體製方麵,從中央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與其他部門,既有統一要求,又有分工負責;並根據形勢發展需要改革辦學體製,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在教學原則方麵,堅持因人施教、密切聯係實際和少而精等原則。在學校管理方麵,突出民主與效益管理的思想,注重教學民主與學術民主;重視教育的效益管理,其核心是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為此而采取的一係列措施,對於我國當前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仍有許多啟示。在國內外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的發展過程中,隨時都會遇到一些非常時期或特殊情況。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高等教育也麵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本著培養“廣知識、強能力、高素質”人才的原則,要像邊區高等學校那樣,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從學校、專業、課程和學生的實際出發,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總之,如何針對某些特殊情況,采取特殊的文化教育對策,可以在陝甘寧邊區高等學校教育中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
(原載《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