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學生本位發展是21世紀人才培養的方向(1 / 3)

學生本位發展是21世紀人才培養的方向——英國教育管理中學生本位發展研究

李延平

一、英國學生本位發展的法律和理論依據

20世紀80年代以來,英國與世界其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一樣,一直在積極探索義務教育和義務後教育改革的出路和方案。為此,政府設置了專門機構,組織專門人力探討研究國家教育的發展問題,期望通過培養強有力的建設人才來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保證英國在全球經濟競爭中的優勢地位。1988年的英國教育改革法,非常權威地肯定了學生及其家長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該法明確了學校的命運掌握在學生的手中的觀點。在英國的教育市場化發展進程中,學生被視為教育中的基本“顧客”,學生就是教育係統中的“上帝”。1992年英國的高等教育法頒布並實施,它更進一步薈萃了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教育改革探索的積極成果,全麵而具體地為指導國家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這兩個法令對英國的義務教育和義務後教育階段學校的管理、經費、課程、校長的權限等做了新的規定。在這兩個法律文件中,最具有改革力度的思想,就是它把學生在學校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明確指出,學生是學校的主宰者,學校經費的多少是由學生人數的多少決定的,學生及其家長有擇校的權力,從而一改過去經費由政府撥款、學生按學區就近入學的傳統教育管理政策,把競爭機製引入教育領域,並通過法律手段使之更具有強製性和無可選擇性。這一事實充分反映出了發達國家在世紀之交人才培養上的新理念。

“競爭”和“市場”是世紀之交各國政府影響國民生活行為方式的兩個最具有活力的概念。在英國,隨著競爭機製在教育中的引入,教育市場化理論定位和實踐選擇已逐漸成為教育的主流。學生是教育領域最基本的“顧客”的理論定位,在實踐中也體現了法律中的規定。“顧客”是“上帝”這一商業中的概念在教育中得以“落戶”,更加鞏固了英國教育管理中的學生本位發展這一核心理念。這樣,學校為了吸引更多的學生到自己的學校學習,就特別需要重視對學生的各種實際需要的研究,在此基礎上通過製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現實發展需要。學生本位發展不僅是學校管理追求的最高目標,更是學校教育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這充分體現了新世紀人才培養的客觀要求。

二、學生本位發展思想的實施

學生本位發展思想在法律上和理論上的確立,為其在教育中的具體實施提供了有力的前提保障。英國經過十幾年的實踐,在以下幾個方麵所做的努力會給我們提供具體的、有意義的經驗借鑒。

(一)建立多樣化的職業技能教育培訓課程內容體係

從商業意義上講,課程是學校提供給學生的“產品”,而作為“顧客”的學生的購買力是由“產品”的質量決定的。從教育原理來看,課程是學校用來培養學生能力、發展智力的媒介,也是實現培養目標的主要手段。為了適應現代高新技術市場經濟社會對勞動者素質提出的全新要求,目前國際高等教育的改革出現了一個新的發展趨勢,即專業知識教育與職業勞動技能培訓緊密結合的培養模式。英國在這方麵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為了使學生獲得更高質量的知識、技能,英國的各類學校非常重視對學生所學課程的研究。同時通過提供豐富而高質量的課程內容,來實現為社會和國家培養跨世紀人才的目標。英國的義務後教育機構非常重視課程建設工作,有些學院給學生提供的課程總數達1500種之多,並在類型和層次水平上加以區分,這為學生在廣泛的學科領域和層次水平依自己的興趣、未來發展的方向和學習背景做選擇提供了保證。他們設置的課程類型主要有:國家普通教育證書高級水平課程(GCE‘A’level)——與國家普通教育相聯係的課程,學生學完課程合格者可獲得國家認可的中等教育高級水平證書;國家普通職業資格證書課程(GNVQ)——課程的開設,目的是確保學生在廣泛的領域獲得教育和培訓,使學生具備豐富的知識和基本技能,並對他們即將步入的勞動領域有基本的了解和理解;國家職業資格證書(NVQ)課程——對這種課程的學習,學生可在某一專業領域獲得發展,成為該領域的專門人才。NVQ課程與GNVQ課程相比,專業傾向性更強一些,學生就業的範圍相對來說比較狹窄,適應社會職業部門快速變化的能力較差,但專業化程度很高。不同類型的課程又可分為不同的水平。如國家普通職業資格證書課程又分為基礎水平、中等水平和高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