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斯漢普頓學院是一所普通的繼續教育學院,從90年代開始,它走上合作辦學道路,與所在地區其他院校合作,以及為本地區承擔教育培訓任務並與當地的教育部門和工商企業界保持緊密的關係和聯係,是它的一大特點。這所學院,成人學生所占比例很大,職業教育是它的主要方麵,所以學院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職業和就業指導並與社會的職業服務部門保持聯係是它的又一大特色。由於學院人數太多(2萬多),學院對一切實行集中領導是很難達到好的效果的,所以,各係都是相對獨立的實體,學院從整體上把握是它在管理上的一個特色。
總之,諾斯漢普頓學院從管理結構到各係的課程和學生管理,以及全院範圍的職業指導、谘詢和質量保證機構的設立,較典型地反映了現階段英國普通繼續教育學院的辦學特色。這種以一所學院為主,兼並或聯合其他學校共同辦學,共同承擔社區教育任務的辦學形式,為所在地區的公民的職業教育和娛樂教育提供保障,是一種比較完美的辦學思想。
三、英國職業學院教育管理的基本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
(一)職業學校教育的管理模式取決於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
在現代就業方式和職業發展的專業化社會裏,單一類型的學校的生存力是很有限的。義務後教育學校隻有走綜合發展的專業化道路才有生命力,即把學術課程的開設與職業課程開設結合起來(當然學校原有特色的保留也是非常重要的),實現學生升學和就業願望相統一的學習。學術課程的學習為學生未來發展打下基礎,而職業課程則為他們就業做好準備。尤其是對青年學生來說,過早地讓他們決定自己是升學還是就業,或在哪一領域就業是很難的,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各種職業的出現和消失,是他們難以預料的,所以學校在課程的開設上必須考慮到這一情況。從長遠來看,一個人要想在飛速發展的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有較好的基礎,較強的學習能力,這是他們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前提,也是與終身教育的精神相一致。這裏學術課程的學習包括兩個方麵,一個是純學術課程,是為繼續普通專業教育做準備的,還有一個是職業課學習中,職業理論課的學習,為學生繼續職業高等教育和以後的自學打好基礎。英國的職業學校教育的類型有兩種:一種是學生畢業後以升學為主,兼有職業教育性質,我們考察的維格斯特學院便屬於這種類型;而另一種則以學生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為主要目的,主要為學生就業做準備(也有少數學生學完全部課程後,繼續他們的下一階段的教育——繼續或高等教育)。諾斯漢普頓社區學院屬於具有成人教育性質的職業學校,而且承擔著所在地區成人教育的任務,並與當地的教育局、工商企業部門以及社區職業谘詢服務中心和活動中心有著密切的關係,更體現了它為社區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以及人們的業餘生活服務的特色。由於兩所學院有著許多不同點,所以在管理結構上它們就有很大的不同。在校內的管理上,前者采取分塊製,把學院所有的專業分為三塊,每塊都有它的教師和指導教師隊伍,而且校管理委員會的成員直接劃歸不同的塊承擔職務或工作,這樣校長的領導和學校各項政策的製定和貫徹實施都比較直接和有效,不經過中間環節。而諾斯漢普頓學院則采用分係管理模式,各係又是相對獨立的實體,有自己的管理委員會。院管理委員會的成員對教學和學生管理的參與很有限,學校政策從製定到貫徹實施要經過中間環節,這就拖延了時間,也影響了政策的準確落實。從對學生的管理來說,前者更注重課程的選擇和指導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幫助和指導,而後者則注意對學生的職業指導和谘詢。
在實施義務後教育的學院裏,各學院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建立不同的管理結構和管理方式,設定不同的管理部門,一切都是以實際需要為第一準則。管理者沒有必要刻意去遵循那些大眾化的學校管理結構模式,而是根據學校的特點和管理上的需要去管理學校。兩所案例學校不同的管理模式就表明了這一特色。實施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把學校辦好,所以辦好學校是所有管理者的唯一和最終追求,而實現這一追求的方式則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學校的校長要有獨辟蹊徑,充分發揮自己管理才能的精神,有開拓能力、創新能力,能提高管理效益的校長才是最有競爭力的校長。
在義務後教育的學校管理中,實行校董事會的管理是種比較好的管理結構形式。在校董事會裏,來自各界的代表,他們帶著各自的背景和看法參與學校的管理,會有利於各種管理政策的製定。義務後教育是學生走向社會生活的基礎上,為即將參加的工作和生活做準備的教育。所以社會各界代表對學校管理的參與是實現對這種教育進行管理的最佳方式。當然校長在具體實施對學校管理上的權力地位是不能動搖和削弱的。
中國目前的職業教育中的學校內部管理結構基本上能夠保證學校的正常運轉,但在市場經濟背景中,它的效率還是不能充分發揮出來。在許多的職業學校中,還沒有設定專門的機構負責學生的指導工作,如學習指導、個人生活指導、職業選擇指導等,對學生的支持和幫助工作顯得比較薄弱。或許在西方人的眼裏,我們國家的班主任是很好的學生管理者,但多數的班主任是兼職的,也沒有受過對學生進行指導服務的專門培訓。學校一般也沒有專門的受過訓練的人承擔此項工作。在我們的學校管理中也缺乏專門對市場需求進行研究的人員,所以在學校課程開設上和質量提高上對市場的反應還是比較遲鈍。總之,學校工作的重點是放在學生的課程學習上,雖然也常常強調對人的全麵培養,但在對學生的關心、照顧、指導、支持上,實際工作做得還很不夠。職業學校裏的學生,他們首先需要的是得到學習上的關心,但也需要生活上、社會適應能力上、工作就業上的指導。作為職業教育學校,對學生進行職業教育和職業上的指導谘詢以及對外聯絡一定要加強。學校沒有專門的學校發展和規劃部,學校與社會間的關係不是很緊密,對市場需求的研究常常是被動應付。學校的社區服務意識不強,不能充分發揮學校對所在地區經濟文化以及個人生活方麵的積極作用。當然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事製度的不斷改革,在學校管理中這方麵的工作會越來越得到重視和加強。隻有這樣學校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才有生命力。
(二)全國或地區性的職業資格證書製度的引入和規範是非常重要的
英國的就業部規定,所有就業人員都必須有資格證書,所以他們有國家認可和指定的職業資格考試委員會和授予委員會,全國對各行業的職業資格要求都有明確的規定,有專門的考試大綱。所以學校可以根據國家規定開設某專業需要的課程,學生在學完規定的課程後,參加國家考試,通過者獲得不同等級的資格證書,這是他們尋找工作的資格證明。從這點上來說,不僅確保了國家勞動者的素質,同時也為學習者提出了要求和標準。而我國也強調持證上崗,但在標準的製定上、資格認定上和培訓機構的保證上還不是很完善。除少數行業外,大多數的行業沒有明確的職業資格標準和鑒定機構,實際操作性不強,就業者的素質很難保證。這也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得不是很完善、很充分的表現。
(三)職業教育的根本出路在於滿足不同學習背景學生的需要
英國的職業學校課程和水平以及專業設置很齊全,能滿足具有不同學習背景和需要的人的願望。而我們的學校除專業必修課以外幾乎沒有選修課,作為接受教育的學生來說,他們學習課程的麵太窄,職業方向性太強,常常是如果學生畢業後在某專業部門找不到工作,那麼就很難勝任其他的工作。所以學校在課程的提供上,應盡量多地考慮各種人的需要,擴大課程和專業範圍,盡量給所有的人提供學習機會和發展機會,使他們實現學習上最大程度的成功。在職業教育的課程開設上,我們也可以把職業核心課程的學習,即所有接受職業教育的人都必須學習的基礎課程,與職業的專業方向性課程結合起來,在專業領域課開設上,增大選修課的分量,擴大學生的知識技能範圍,盡量地滿足不同人的興趣。在社會迅速發展的時代,職業核心課的學習對就業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提高學生的就業機會和適應能力。
職業教育與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各國都把它作為教育改革的重點來抓,中國目前十分重視職業教育,例如在1985年的教育體製改革政策中就規定,中等職業教育的招生人數要相當於普通中學;而在最近幾年又要求大幅度擴展職業教育的比例。統計數據表明,現在中國許多省市自治區的高中職業教育招生數占整個高中教育的比例在逐漸上升。然而在學生、家長的心目中,常常是不得已的一種選擇,在社會上更沒有什麼地位。我們中國的職業教育的改革,目前正處在非常關鍵的時期,尤其是我國的義務後教育是困擾全國教育工作者的大難題。借鑒現階段發達國家職業學校教育的管理模式經驗,無疑會對我們國家解決當前職業教育中存在的許多現實問題提供不少有意義的參照。
“參考文獻”
[1]Tong ctc。Educational Management in China;overview。Compare: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V28,Number2,1998.
[2]Jacky,Manag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Comparative Education,V28,Number2,1998.
[3]Futher Education;Guidance。
[4]吳文侃等著:《比較教育導論》。
(原載《東疆學刊》199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