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英國培養普通師資具有特教技能(2 / 3)

總之,英國新的改革要求教師在原有普通教育能力的基礎上還必須具備兩方麵的能力:鑒別課堂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的能力和給予他們特殊教育的能力。為此,特別重視新教師以下幾方麵素質的培養:第一,能夠教具有不同能力、行為、社會背景和倫理、文化差異的學生的能力;第二,學會鑒別學生的不同困難及其潛能;第三,學會如何發展學生的潛能,給予學生特殊幫助的方法。這體現了新型教師的素質必須是兼備普通教育能力和特殊教育能力。如何培養新教師具備這些素質,這就要求對教師的職業能力進行審定和規劃,並建立起以學校為基礎的師資培養體係。

(二)教師的職業化要求——新教師必須具有特殊教育職業化技能

20世紀90年代以來,英國師資培養的另一動向,是在提高教師學曆水平的同時滿足師範教育課程的職業化要求。為此,對師範教育課程進行學術有效性和職業有效性的審定。其內容包括各類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專業課程的要求、訓練項目和方式、各科的最低學習時限和考核機製,以及學生的素質和錄取條件等。同時規定,學生至少要有一年半的時間用於學習將來要從教的學科內容及其應用。為加強新教師的職業化,特別強調學生應掌握針對能力、行為、社會背景不同的學生各科教學所需要的技能和方法,並把它作為教師職業化標準的一個重要要求。特殊兒童的鑒別和教育,被視為教師職業化要求的標誌之一,是新教師職業繼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普通教師具備特殊教育職業化能力,首先,要求師資培養機構要有更多的時間用於教授中小學的主要課程;其次,為學生提供與中小學教學緊密相聯的課程和教學方法、技能;第三,盡可能地提供多樣化的特殊教育課程;第四,廣泛提供特殊教育教學策略方麵的課程;第五,增加學生在中小學實習的時間。就特殊教育課而言,從英國萊斯特大學教育學院1997~1998年特殊教育課程可窺見一斑:開設的課程有特殊兒童的觀察、評估和記錄;課程項目與課堂實踐;讀寫困難——一種特殊的學習困難;促進語言與文化發展的課堂策略;情感和行為問題兒童教育;支持教學。這些課程的開設表明,大學和學院師資培養正在改變本位主義所帶來的學術化傾向,開始注重以學校為基礎的師資培養。同時,特殊教育技能的培養,成為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保證教育實習時間,強化中小學的參與——堅持以學校為基礎的師資培養方向

20世紀80年代以來,英國教育界普遍認為,教育實踐可全麵體現師範學生的素質,也是提高師資培養水平的重要措施。因此,英國格外重視教育實習,體現在三個方麵:[1]師資培養的實習時間不斷延長。《1985年新教師培養課程批準準則》提出,三年製、四年製教育學學士課程,必須有75~100天的教育實習,一般大學教育實習不得少於20周。[2]實習的方式不斷改變。多采取集中和分散交替進行的方式,一周在大學學習,一周在實習學校實踐。[3]中小學應加強對教育實習的支持。通過建立中小學實習基地,成立由實習學校、地方教育當局和大學教育學院組成的實習指導小組來促進實習工作。在實習中新教師還必須學會如何麵對課堂中的特殊兒童,包括如何進行觀察、記錄、評估和鑒定,如何製定個別教育計劃以及相應的教學策略等。這些將是學生實習合格的重要指標。

總之,英國師資培養新動向的突出特點之一,就是把普通師資培養和特教師資培養緊密地結合起來。當然,為培養特殊教育的專門人才,英國則是通過高級學位,如特殊教育的碩士和博士學位以及特殊教育證書製來進行。

三、啟示

我國的一體化教育開展10多年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但在一體化教育中所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特別是中小學特殊教育師資嚴重短缺、質量不高等極大地影響了我國一體化教育的深入開展,製約著我國特殊教育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如何改革我國的師範教育,特別是為小學培養教師的師範學校的培養方式,以適應我國一體化教育的發展對教師的新要求,是值得探討的問題。英國的做法,給我們一定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