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微
特殊教育起源於歐洲,近一個多世紀以來,英國的特殊教育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近些年來的一體化運動,使英國的特殊教育更為世界所矚目。目前,英國大約120萬特殊兒童(其中17萬具有地方教育委員會評審書)中,僅有2%嚴重的特殊兒童在特殊學校中接受教育。英國特殊學校教育及一體化教育的成功實施,得益於其富有特色的師資培養體係。它不僅為英國特殊學校,也為一體化教育的實施,培養了一支富有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的師資隊伍。
一、英國師範教育的基本情況
英國沒有專門的師範院校,無論是普通師資,還是特教師資的培養,主要是通過普通院校來實施。目前,中小學教師的培養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三、四年一貫製,即學生就讀於大學的教育學院,獲得學士學位,然後考取教師任職資格證書;另一種是三加一製,即在普通大學學習三年獲得第一學位,然而在教育學院學習一年教育課程,獲得教育證書,再考取教師資格證書。如果要成為專門的特殊教育工作者,還必須在此基礎上獲得特殊教育證書。
為保證普通院校具有培養特殊教育師資的能力,並加強對特教師資的培養,英國教育與科學部作出一係列規定:首先,要獲得教育證書,學生必須學習一定的特殊教育課程。大學的教育學院必須有能力為學生提供最基礎的特殊教育課程;其次,英國的有關法律規定:所有教師(無論是普通教育教師,還是特殊教育教師)職前培養的課程,均應包括特殊教育的內容,英國教師資格委員會隻承認那些有特殊教育課程的師資培訓機構。最後,為加強特殊師資培養的專門化,英國還設有特殊教育證書,是為那些具有教師資格證書,並有三年以上教學經驗而欲從事專門特殊教育工作的人員設置的。英國教師委員會還規定:一體化學校教師,必須是大學畢業並獲得教師資格證書者;巡回指導教師以及特殊教育的專門工作者,必須具有特殊教育證書和特殊教育專業高級學位。由此可看出,英國在培養中小學教師時,既重視其普通教育能力的培養,也強調特殊教育能力的培養,並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英國師資培養的新動向及對特殊師資培養的影響
特殊教育的發展,特別是一體化教育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英國師範教育的發展,促進英國重新考慮在新形勢下教師培養的規格問題。為使新教師能更好地勝任新的學校教育的實踐要求,英國圍繞著全麵提高中小學教師的素質,使教師適應教育發展的新需要這一核心,對師資培養進行了一係列改革,這些改革引起了特殊師資培養的新變化。
(一)對教師素質的新要求——新教師必須具有特殊教育能力
《1998年英國教育改革法》要求,所有學校必須有利於促進全體學生精神的、道德的、文化的、智力的、體力的發展,有責任為學生提供體驗成人生活的機會,為成人生活作準備。為使學校能實現這一目標,英國近年來頒布了新的教師任職條例,明確規定了教師勝任教育所應具備的能力。概括起來有:對教學科目和教學內容的控製能力;管理班級和組織課堂交流的能力;善於運用教學策略的能力;教學評估的能力;參與學校管理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等。這裏特別強調,新教師要具有發現和教育超常兒童以及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能力。《1293年教育法》更強調所有學校必須製定有關特殊教育政策,並建立一個鑒別與促進特殊兒童教育的工作係統。在這一立法要求下,新教師的培養,必須從原來隻重視其普通教育能力向重視其特殊教育能力的培養轉變。這一法律還規定,作為教師必須參與特殊兒童的評估,並在不同階段負有不同的責任:第一階段教師的職責是搜集有關兒童特殊需要的信息,為評估作準備;采用不同的方式幫助特殊學生順利學習課程;激勵和評估特殊兒童的進步。第二階段,教師要與學校特殊教育負責人(Special needs co-ordinator)一起製定個別教育計劃,教師是這一計劃的執行者和學生進步的評估者、檢查者;第三階段,教師的責任是根據學生的進步狀況進行個別教育計劃的修改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