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英國培養普通師資具有特教技能(3 / 3)

首先,英國的經驗充分揭示了普通院校培養特殊師資的可行性和優越性。長期以來,我國普通教育的師資培養與特殊教育的師資培養,各行其是,缺乏融合,特殊師範培養的學生隻懂特教,不懂普教;普通師範培養的學生隻懂普教,不懂特教。我國普通師範院校數量眾多,分布廣泛。如果能利用它們現有的教育資源培養特殊教育師資,不僅能解決教師的數量問題,也有助於教師教育質量的提高。

其次,為利用普通師範院校現有資源培養特殊教育師資,必須對其課程結構進行調整,應在普通師範院校建立起根深、杆壯、枝繁、葉茂的樹狀課程結構。“根深”,是指開設有助於培養學生雄厚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的課程;“杆壯”,是指能夠支撐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學科的專業基礎課程;“枝繁”,是指在此基礎上既要有理論課程,又要有方法論課程的分支,尤其要重視與學校教學實踐緊密相聯的方法論課程和教學策略的教學;“葉茂”,是指廣泛開設選修課,拓寬普通與特殊教育專業領域。總之,課程結構的改革,應有利於培養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雙棲”型教師。

第三,英國教師職業化的要求,提示我們應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色。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師範生的職業化訓練極為欠缺。英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教育學類課程及教育實習,占中小學教師培訓課程的33%~52%的教學時間,而我國僅占15%。這使我們的教師不能掌握好教育技能、技巧,有的甚至成了教育工作的“門外漢”。因此,適當延長學生將來所要教的課程的學習時間,加強普通及特殊教育技能性課程的學習,是當前我國師資培養應予以關注的問題。

最後,應加強實踐,重視教學實習。教育教學實習是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也恰是我國師範教育的薄弱環節。這體現為教育實習時間太短(英國不得少於20周,而我國中師為8周,專科為4周,本科為6周),指導不夠,學生親自操作機會少,實習方式單一等。特殊師範生僅在特殊學校實習,普通師範生隻在普通學校實習,這都製約著我國師資培養的質量。因此,應適當延長教育實習時間,並在教育實習中重視普通教育技能和特殊教育技能的實踐和培養,以提高新教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姚雲:《中外師範生教育實踐的比較及其啟示》,《比較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25、27頁。

[2]邢可超:《師資培養的職業化》,《比較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23頁。

[3]溫忠麟:《英國師範教育課程的職業有效性審定》,《比較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18~20頁。

[4]C。Aubrey,Who teaches the teachers?Teacher Training,1994,1,pp。20-22.

[5]C。Aubrey,From Beginning,Spcial Cher Training,1994,1,pp15.

[6]P。Garner,Students'views on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courses inITE,Teacher Education,1996,12,pp。176~177.

[7]P。Garner,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nd initial teacher edcucation re-cent PGCE development,Initial training,1992,7,pp。125.

(原載《中國特殊教育》199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