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試論20世紀美國高等學校教學評價發展變化的特點(2 / 3)

二、以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為主要標準的評價階段

進入20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化,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尤其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教育受到了加倍的注意和支持。與此同時,美國的高等教育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比如,美國社區學院自1960年至1970年間在校學生從66萬人猛增到250萬人,增加了近3倍。然而,高等教育的大發展帶來的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質量下降。雖然,教育經費不足是教育質量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教師素質差、教學效率低也是影響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進入70年代後,如何提高大學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已成為教育工作者普遍關注的研究課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學評價的研究就越來越活躍,並且發生了一係列的變化。其特征如下:

1.課堂教學(Classroom Teaching)成為教學評價的重要內容。30年代到50年代,教學評價實際是對教師特點的評價,教育工作者的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如何找出相關的變量,以確定好教師的品質和個性特征。進人60年代後,這一研究的重點則轉移到研究具體的課堂教學行為上。如果“把1963年出版的《教學研究手冊之一》和1973年出版的《教學研究手冊之二》比較一下,可以看出,這一段時間以來,教師的特點已不是研究強調的問題。《教學研究手冊之一》整篇都是論述教師特點的,而《教學研究手冊之二》這方麵的研究隻占很小篇幅。教育研究人員明顯地認為,這類研究不可能取得什麼成果”。正因為如此,教育研究者開始深入到課堂尋找“好教學”(Good Teaching)或“成功的教學”(Effective Teaching)的特征,尤其是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作用關係上。重視師生關係研究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從1950年以來,入學人數雖然提高了約400%,美國高等學校的數量隻增加了60%……令人遺憾的是,學校的規模越大學校往往就越複雜,越官僚主義化,每個學生熱情投身理智生活的機會就越少,師生之間的個人接觸就越少”。所以,60年代以後,強調師生之間相互作用(包括課堂和課外),成為教育研究者普遍關注的評價問題。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就成為這一時期教學評價的頭條標準。

2.通過學生對教學進行等級評定(Rating)的做法越來越多。學生對教學進行評價已開始成為美國高等學校評價教學人員功能的一個組成部分。據文獻報道,70年代50%以上的高等學校利用學生對教學效果進行等級評定。一些學者開始研究學生評價教學的信度和效度問題以及學生評價結果與領導者評價、同行評價之間的相關性,並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

3.一些教育家已開始認識到評價的根本目的應在於促進教師的自我更新,故自我評價的方法受到了重視。

4.通過評價實踐,許多教育家已深刻認識到,不同的情境,需要用不同類型的評價方法,成功教學的模式是多種多樣的,使用一種評價方法是不夠的。於是,一些新的評價模式和方法也相繼湧現出來。典型的有米勒評價模式、臨床指導模式、形成終結模式和目標管理模式等等。這些模式後來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

5.第一部研究大學教學評價標準的專著《評價大學教學》於1971年問世。在此書中,加利福尼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與開發中心的威爾遜等人報告了他們通過3年研究得出的教學效果評

價項目。這個在因素分析基礎上確定的評價標準體係,分為同行評價和學生評價兩種不同的量表,每種量表分別由5個子量表構成。這一研究成果對美國高校教學評價的實踐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以綜合的標準全麵評價教師教學效果的時期

進入70年代中期以後,為了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各國都開始加大高等教育改革的力度。改革的重點就是如何盡快提高大學的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在這方麵,美國政府和教育家不但提出了許多措施,諸如從培養目標上要求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人才;改革課程結構和知識結構;改進教學組織形式和方法等。而且明確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有3個重要條件,即學生投入學習、嚴格要求以及評價和反饋。同時要求學校要正規而定期地進行教學評價,以利用反饋信息來調節教學方向,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在改革浪潮的推動下,美國高校教學評價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也越來越活躍。

另外,到了70年代中期以後,教師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這一事實已越來越多地被人所認識。比如,1979年美國蓋洛普民意測驗顯示在選擇采取何種措施提高公立學校質量時,讚成提高教師質量的呼聲最高。在高等學校,為了提高教師質量和課程教學質量,教學研究工作者們也進行了大量有關教師評價方麵的研究和實踐。

這一階段,可以說是美國高校教學評價的活躍期。評價的觀念比以前有進一步更新,評價出現了多元化局麵。各種新的評價模式和理論、教學評價的專著和論文大量湧現,要求評價途徑、方法和標準的綜合化成為這一時期教學評價研究的突出特點。從評價實踐上看,大學進行教學評價已成為一種慣例,許多大學有了專門研究教學評價技術和處理教學評價結果的組織或機構,教學評價不但已成為高等學校教學過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而且也發展成一門綜合著多種學科知識和技術的交叉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