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試論蔡元培的美育思想(3 / 3)

三、文化運動不要忘了美育

蔡元培諄諄告誡人們:“文化運動不要忘了美育”。以《新青年》雜誌為主要陣地,以民主和科學為兩大旗幟的新文化運動,到“五四”時期已經發展成為全國規模的思想解放運動,促進了人們的普遍覺醒。隨著新文化運動的不斷深入,新文化運動陣營的內部就出現了一定的思想分歧,產生了一些錯誤的思想和觀點。蔡元培深刻地指出,那種隻憑一時個性的衝動或環境的刺激,而投入新文化運動的潮流,必然會帶來一定的流弊。“(一)看得很明白,責備他人也很周密,但是到了自己實行的機會,給小小的利害絆住,不能不犧牲主義。(二)借了很好的主義作護身符,放縱卑劣的欲望,到劣跡敗露了,叫反對黨把他的汙點,影射到神聖主義上,增了發展的阻力。(三)想用簡單的方法,短少的時間,達他的極端的主義;經了幾次挫折,就覺得沒有希望,發起厭惡觀,甚至自殺。”因此,他明白地告誡從事文化運動的人們,“文化不是簡單的,是複雜的;運動不是空談,是要實行的”。他要求人們“要透澈複雜的真相,應研究科學。要鼓勵實行的興會,應利用美術”。他同時指出,“科學的教育,在中國可算有萌芽了。美育的教育,除了小學校中機械的圖畫音樂外,簡截可說是沒有”。針對這種情況,蔡元培反複闡述他的美育理論,論證科學和美育的辯證關係,要求文化教育界給予美育以應有的重視和一定的地位。

蔡元培對科學和美育的辯證關係作了深刻的闡述。他認為,科學教育能增長知識,提高人們認識世界的能力。美育則可以激勵感情,提高人們改造世界的興趣和創造精神。科學教育和美育是文化運動中不可分割和忽視的兩個方麵,應該互相配合、互相促進,才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但當時普遍看重科學教育而忽視美育,這種偏向不僅直接妨礙了美育的實施,而且從根本上來說也不利於科學教育水平的提高。在其所著的《美術與科學的關係》一文中,蔡元培就指出了這種偏向,他說:“常常看見專治科學、不兼涉美術的人,難免有蕭索無聊的狀態。無聊不過於生存上強迫的職務以外,俗的是借低劣的娛樂作消遣,高的是漸漸地成了厭世的神經病。因為專治科學,太偏於概念,太偏於分析,太偏於機械的作用了……抱了這種機械的世界觀與人生觀,不但對於自己竟無生趣,對於社會毫無愛情,就是對於所治的科學,也不過‘依樣畫葫蘆’,決沒有創造的精神。”麵對這種現狀,蔡元培提出了積極的建議,“防這種流弊,就要求知識以外,兼養感情,就是治科學以外,兼治美術。有了美術的興趣,不但覺得人生很有意義,很有價值,就是治科學的時候,也一定添了勇敢活潑的精神。”這不難看出,蔡元培對於科學教育與美育辯證關係的正確理解,也可看出他對美育在科學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認識。科學教育主要體現在具體的智育、體育和德育的內容中,蔡元培對美育與科學教育辯證關係的探討,實際上就是對美育與德、智、體三育辯證關係的概括,是他的德、智、體、美四育協調配合,促進人格全麵和諧發展的教育理論的具體表現。各種文學藝術形式,如詩歌、小說、戲劇、音樂、圖畫等,都是新文化與新思想具體的表現形式。對於它們,蔡元培都給了足夠的重視,要求這些藝術形式充分體現審美教育的功能,使新文化運動沿著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避免低級庸俗的東西混入其中而敗壞新文化運動的聲譽。從這裏可以看出,蔡元培諄諄告誡“致力文化運動諸君,不要忘了美育”,主要是為了糾正新文化運動陣營內部的錯誤思想諸如動搖、悲觀和損公利己等行徑而提出的忠告,是他的資產階級革命民主主義思想的一貫表現。盡管他的理論帶有階級調和的色彩,表現出他的資產階級美學理論的缺陷,但這一口號在政治上仍然是革命的、進步的。他的這一主張是為了反對封建主義,反對革命隊伍內部的動搖分子而提出來的,目的在於把資產階級革命進行到底。所以,我們應該肯定這一口號的革命意義。

從蔡元培喊出這一口號到現在,已經半個多世紀了。在我國的無產階級教育事業中,美育長期不被人們所重視,對美育與智育、德育的關係等問題,很少有人從理論上加以闡述。甚至在某些人的心目中,美育似乎與無產階級無緣,因而也就成為資產階級的“專利品”。尤其在“十年內亂”時期,人們更是談美色變,美成了導致“變資變修”的禍根。我們都知道,美育,在階級存在的社會裏,它的內容、目標、性質固然要帶有一定的階級烙印;但它和整個教育一樣,能陶冶人、教育人、培養人,誰都可以利用它作為手段來為本階級服務。輕視美育乃至否定美育的行為是愚蠢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文化教育界也開始了撥亂反正。人們需要美,生活呼喚美,美育重新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尤其在現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更需要提高全體人民包括美育水平在內的精神文明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從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出,蔡元培在他那個時代,就曾大聲疾呼“文化運動不要忘了美育”,足見其遠見卓識,這也說明他的這一主張的進步性、積極性和革命性。即使到了今天,這一主張仍不失其現實意義。

(原載《陝西師大學報》哲社版199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