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我國法治人才培養需要創新培養機製
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法治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新機遇。法律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嚴密的邏輯體係,這決定了法治隊伍的基本特點也在於其專業性,要求具有法律專業精神和專業素養,形成法律職業共同體,即以法官、檢察官、律師、法學家為核心的法律職業人員所組成的特殊的社會群體。它必須經過專門法律教育和職業訓練,是具有統一的法律知識背景、模式化思維方式、共同法律語言的知識共同體;其成員間通過長期對法治事業的參與和投入,達成了職業倫理共識,是精神上高度統一的信仰共同體。在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過程中,形成法律職業共同體成為我國法治社會生活的內在要求。法治人才隊伍和法律職業共同體不會自發形成,而需要培養。雖然培養的渠道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最基礎和最重要的無疑是專門法學教育機構的專業培養,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法學教育。與此同時,我們建設的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因此,必須始終高度重視和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精髓貫徹其中,來加強法治人才的培養。結合四中全會精神和我國法學教育麵臨的主要問題,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製,培養滿足法治國家建設所需要的高素質法治人才,可以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夯實法學教育基礎。在技術的教育之上是思想的教育。法學教育應當以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加強法學基礎理論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係、學科體係、課程體係,組織編寫和全麵采用國家統一的法律類專業核心教材,納入司法考試必考範圍。注重基礎知識、基本規範、基本能力的訓練,使之有清晰的邏輯思維,有較好的組織材料、推理、表達的能力。
第二,加強職業素養教育,培養法律職業操守和職業倫理。堅持立德樹人、德育為先導向,在知識與技能教育之外,進行深入細致的職業倫理教育,使得培養出的人才具有公民意識、法治意識、民主意識、公正意識,為全民法治素養的培育奠定基礎,以培養造就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的法治人才及後備力量。
第三,進一步明確各層次法學教育的定位,實行法治人才的分類培養。法學本科教育、法律碩士教育、法學碩士教育、法學博士教育等不同層次教育有各自的功能和目標定位。法治國家建設既需要立法人才、行政執法人才、司法人才等法治專門隊伍和律師等法律服務隊伍,也需要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人才隊伍,法律職業人才和法學學術人才宜做分類培養。其中,法學學術人才培養應當少而精,而法律職業人才培養則是主要任務,為此應強化學生法律實務技能培養,促進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的深度銜接。
第四,建設通曉國際法律規則、善於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涉外法治人才隊伍。適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國家對外開放的需要,應當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法律事務和維護國家利益的涉外法治人才。
第五,健全政法部門和法學院校、法學研究機構人員雙向交流機製,實施高校和法治工作部門人員互聘計劃,重點打造一支政治立場堅定、理論功底深厚、熟悉中國國情的高水平法學家和專家團隊,建設高素質學術帶頭人、骨幹教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