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修義
作者簡介
趙修義,男,1938年生,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哲學專業。現為華東師範大學哲學係、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上海市哲學學會顧問、上海市倫理學會顧問。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現代西方哲學和倫理學的研究,著有《馬克思恩格斯同時代的西方哲學》、《現代西方哲學綱要》、《教育與現代西方思潮》、《趙修義文集》等。多年來關注當代中國道德建設問題,經常就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發表時評。
核心觀點
現代法治社會就是一個需要靠良好的規則係統來維係的社會。法律往往是多種規則的混合。其中既有技術規則,也有遊戲規則,更有道德規則。一旦離開了對規則的遵循,也就沒有社會秩序可言。
隻有在具有良好規則意識的支配下,人們才會努力去準確地、完整地解釋規則在特定情況下的含義和要求,而不是將“情況特殊”作為違規的借口,或者通過有意曲解來敷衍了事。
很多規則具有道德意蘊
現代法治社會就是一個需要靠良好的規則係統來維係的社會。法律往往是多種規則的混合。其中既有技術規則,也有遊戲規則,更有道德規則。一旦離開了對規則的遵循,也就沒有社會秩序可言。
我們中國人比較習慣使用的,是“規矩”這個詞。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以往,“規則”這個詞是用得比較少的。大概自從中國加入WTO之後,它才逐漸為大家所熟悉。
學界對“規則”有不少研究。簡單地說,所謂“規則”,就是用來規範人們行為的一些通則。它說的不是一個客觀的事實,或者一種客觀的規律,而是說“什麼是應當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在現代城市生活中,我們天天會遇到許多規則,比如出行要麵對交通規則,行人過馬路要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這些說的都是:什麼該做,什麼不能做。
而如今,作為社會現代化過程的一個重要方麵,普遍、公開、理性的規則係統,已越來越成為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證。現代法治社會就是一個需要靠良好的規則係統來維係的社會。法律往往是多種規則的混合。其中既有技術規則,也有遊戲規則,更有道德規則。
技術規則體現的是一些不可違背的客觀規律。比如“進入建築工地必須戴安全帽”、“紅燈停,綠燈行”。違背了,就會發生事故,甚至會危及生命。現代化程度越高,使用的技術越發達,技術規則就越多、越細。從步行到自行車,從汽車到高鐵、再到噴氣飛機,人們需要駕馭的工具或技術越複雜,出行時需要遵循的規則就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嚴格。
遊戲規則是“角色活動規則”。它所約束的是在特定活動中扮演特定角色的人們(比如棋手、運動員、股市交易員)的行動。一些程序性的規則也可視為遊戲規則。凡是參與這一活動的人員都必須遵循,否則就會被視為違規,並因此受到一定的懲處。好比打球、下棋,一旦賴皮,就會被視為球風、棋風不良,人家就不跟你玩了。這是生活的常識。
許多遊戲規則是約定俗成的,也有許多是特意製定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很多規則也是有道德意蘊的。比如,當您參加一個活動、加入一個組織或者締結一個契約之後,是否真的遵守相關規則,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遵守規則的問題了,同時還是一個是否遵守諾言的道德問題。
與特定活動中的遊戲規則不同,維係現代社會公共生活的規則還具有公開性(眾所周知)、普遍性(對所有公民適用)和穩定性(長久地發揮作用而不會輕易改變)。這些規則往往都具有道德意蘊,甚至可以視為一種道德規則。因為,你若不遵循這些規則,就會給他人、給公眾帶來許多危害。比如,“紅燈停,綠燈行”確實是一條技術規則,用以保障道路的暢通、車輛和行人的安全。但能不能信守這條規則,就是一個有沒有社會公德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