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弘揚法治文化,建立全民守法組織管理體係
要深入開展法製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引導全體人民遵守法律、有問題依靠法律來解決,形成守法光榮和守法有責的良好氛圍。要堅持法製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普法目標與守法效果相結合,建立全民守法指數考核指標體係,根據全民守法指標的狀況適時調整普法工作的重點和中心,進一步改變單純宣傳法律文本的簡單化普法思想,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他律和自律緊密結合起來,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全民守法要做到守法與有德的統一。法律和道德都是社會行為規範,而最高境界的守法是恪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最低限度的守法是做到法律的底線不能逾越、道德的紅線不能觸碰,法律的義務不能棄、道德的責任不能丟。
適時設立促進全民守法工作機構,將普法工作機構納入全民守法組織管理體係,突出普法工作的核心理念在於促進和保障全民守法。要製定實現全民守法的整體規劃,處理好學法與守法的關係,做到知行統一、學以致用。要教育廣大領導幹部和群眾,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具體行為習慣做起。凡是法律禁止的,都不去做;凡是法律提倡的,積極對待;凡是法律保護的,依法去做。要養成相信法律、遵從法律、愛護法律的良好的守法意識,以做一個法治社會合格的公民為抓手,將守法義務落實到每一個公民個人日常的一言一行中,逐步形成穩定有效的守法文化。
七、將全民守法作為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的工作抓手,全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全民守法工作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和群眾基礎,全民守法作為法治的重要元素從整體上優化了建設法治中國的社會環境。應通過法治社會的建設來推進法治中國的建設。全民守法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課題,突出強調全民守法標誌著黨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決心和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全民守法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全民守法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基礎工作。社會管理的目標在於法的實施和法的價值目標的實現。社會管理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社會,使社會管理活動依法進行,從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價值,形成具有長效性的穩定發展機製。社會管理的實質是社會的依法治理。
全民守法是政府和公眾在良性互動中實現國家“善政”和社會“善治”的前提。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各種利益矛盾相互交織,一方麵黨員幹部要堅持群眾路線不動搖,使各項決策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更加貼近人民群眾的需要,各級領導幹部帶頭守法,為社會公眾守法作出表率;另一方麵,也要善於運用法律知識和技能釋疑解惑,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善於運用法律機製理順社會關係。
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是現代社會管理重要特征。現階段,我國社會結構、利益格局深刻變動和調整,公民積極參與社會意識明顯提高。群眾不僅是社會事務的參與者,更是良好秩序的建設者。公民在社會管理中不能扮演消極的、被動的角色,在一個人人都不遵守法律的社會中是無法形成具有長治久安特點的和諧社會的。全民守法是群眾有序參與社會管理和社會依法治理的保證,隻有全民守法,人民群眾才會在社會管理和社會依法治理中表現出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形成法治共識,社會管理創新才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和法治基礎。隻有將全民守法作為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工作抓手,通過全民守法形成良好的憲法和法律實施的社會氛圍,形成較高的社會誠信體係,才能讓市場要素充分展現自身的活力,讓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到決定性作用,才能有效地調動執政黨、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各個方麵的主動性、積極性,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審慎的守法意識投入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最大限度地發揮社會主體的創造力,努力實現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理想。
隻有全民守法,人人參與,法治社會建設才能具有生機勃勃的發展活力。法治社會離不開具有較高守法意識的組成法治社會的每一個公民個體。公民個人的守法意識與全民守法水平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從個體到整體、從部分到全部,為法治社會的建設提供了高素質的人員保障和法律環境、守法意識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