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依法決策減少決策隨意性(1 / 2)

李誌昌

作者簡介

李誌昌,男,漢族,雲南彌渡人,中共黨員,在職研究生。現任中共雲南省楚雄州委黨校副校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

核心觀點

沒有依法決策作保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難以真正做到,決策隨意性難以避免,決策失誤必然發生。

依法決策的實質是約束和規範決策權力。

隻有堅持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才能落到實處,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決策隨意性,最大限度減少決策失誤。

在實際工作中,決策失誤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決策的隨意性”。所謂“隨意性”,就是人的行為不遵循一定規則和程序,憑主觀願望,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決策隨意性的主要原因,是不遵循“依法決策”原則。從實際情況看,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原則講了很多年,但決策失誤時有發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違背依法決策原則。沒有依法決策作保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難以真正做到,決策隨意性難以避免,決策失誤必然發生。

依法決策的含義和要求

“依法決策”中的“法”是廣義的。從廣泛意義上講,決策要遵循國家製度、法律法規、政策規定以及黨內各種法規。從狹義上講,在決策過程中,要遵循一定的要求和規則,包括決策主體(誰決策)、決策權限(決策什麼)、決策程序(怎樣決策)、決策責任(誰來負責)等等,這些都要形成相應的製度並嚴格執行。在實際工作中,決策隨意性的表現是多樣的,包括決策主體隨意,這個來決策也行,那個來決策也行;決策權限隨意,想搞什麼決策就搞什麼決策;決策過程隨意,想怎樣決策就怎樣決策,不遵循決策程序;決策責任隨意,決策出現失誤,誰也不負責。這些現象的發生,根本原因就是違反依法決策原則,沒有建立嚴格有效的決策製度,或者有製度而不嚴格執行。

依法決策的實質是約束和規範決策權力

在權力體係中,決策權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權力,權力的實際運行是從決策開始的。決策權是否能正確行使,決定著決策是否科學是否正確,也決定著各項工作的成敗。“決策失誤”是各種工作中的“根源性失誤”,決策錯誤可以說是“一錯百錯”。從一般意義上說,不受約束的權力必然會出現問題,從決策的角度說,不受約束的決策權也必然會出現問題。決策權不受約束,最大的問題就是會發生決策隨意性,必然出現決策失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其中也包含把決策權關進決策製度的籠子,有效約束和規範決策權的行使,克服決策隨意性現象,減少決策失誤。

依法決策是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重要保障

強調依法決策,有人反問“依法決策能保證做出正確決策嗎?”我們說,做出正確決策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特別是在重大決策上,要保證決策的正確性,涉及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都有一定的要求、規則和程序,要使得這些要求、規則和程序在決策中切實得到遵循,就必須使之製度化,嚴格執行,不得違背,這就是依法決策。如果不堅持依法決策原則,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原則,就會變成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的彈性要求,想遵循就遵循,不想遵循就不遵循,最終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原則就會落空,必然出現決策隨意性,必然發生決策失誤。隻有堅持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才能落到實處,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決策隨意性,最大限度減少決策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