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喬見子高如此評價他的工作,心中甚是高興,然後又聽子高的見解也在情理之中,於是便把那個官員放了。
那個官員之所以能夠獲免,原因大多在於子高的求情。子高把一頂高帽子給段喬帶上,然後就事論題,深得要領,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絕。其實,一般人都存在順承心理和斥異心理,對那些合自己心意的就容易接受。因此,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巧言遊說,便容易成功。
2用商量的口氣
以商量的口氣把要求辦的事兒說出來不失為一種高明的辦法。如:
“能不能快點把這事兒給辦一下?”
“這事兒給辦一下是不是可以?”
裝作自己沒把握,把請求、建議等表達出來,給對方和自己留下充分的退路。例如:“你可能不願意去,不過我還是想麻煩你去一趟。”
在向別人提出建議時,如果在話語中表示人家可能不具備有關條件或意願,那就不要強人所難,自己也顯得很有分寸。
3央求不如婉求,勸導不如誘導
美國《紐約日報》總編輯雷特身邊缺少一位精明幹練的助理,目光瞄準了年輕的約翰·海,他需要他幫助自己成名,幫助格裏萊成為這家大報的成功的出版家。而當時約翰剛從西班牙首都馬德裏卸除外交官職,正準備回到家鄉伊利諾伊州從事律師業。
雷特請他到聯盟俱樂部吃飯。飯後,他提議請約翰·海到報社去玩玩。從許多電訊中間,他找到了一條重要消息。那時恰巧國外新聞的編輯不在,於是他對約翰說:“請坐下來,為明天的報紙寫一段關於這消息的社論吧。”約翰自然無法拒絕,於是提起筆來就做。社論寫得很棒,格裏萊看後也很讚賞,於是雷特請他再幫忙頂缺一星期、一個月,漸漸地幹脆讓他擔任這一職務。約翰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放棄了回家鄉做律師的計劃,而留在紐約做新聞記者了。
由此可以得出千條求人辦事兒的規律:央求不如婉求,勸導不如誘導。
在運用這一策略的時候,要注意的是:誘導別人參與自己的事業的時候,應當首先引起別人的興趣。
當你要誘導別人去做一些很容易的事情時,先得給他一點小勝利。當你要誘導別人做一件重大的事情時,你最好給他一個強烈刺激,使他對做這件事有一個要求成功的希求。在此情形下,他的自尊心被激起來了,他已經被一種渴望成功的意識刺激著了,於是,他就會很高興地為了愉快的經驗再嚐試一下了。
凡是領袖人物,都懂得這是使人合作的重要策略。但有的時候,常常要費許多心機才能運用這個策略,有時候又很便當。像雷特獵獲約翰一例,他隻是稍許做了些安排。
總之,要引起別人對你的計劃的熱心參與,必須先誘導他們嚐試一下,可能的話,不妨使他們光從做一點容易的事兒入手,這些容易成功的事情,在他們看來,往往是一種令人興奮的真正的成功。
人都是情感動物,隻要你能打動他,他必然會欣然應允你的要求,而適當的語言策略會使求人的氣氛變得友好、和諧。
適當讚美,辦事更易
恭維和讚美絕不同於巴結討好、阿諛奉承。其實,這完全是兩回事,恭維和讚美是為了協調人際關係,表達自己對別人的尊重,以增進了解和友誼,更重要的是交上朋友好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