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給批評穿一件糖衣(1)(2 / 2)

“請董事長嚴加指導。我們缺點太多了,應該反省,也應該多加油去幹!”

隨著鬆下先生的低頭,人人胸中思潮翻湧。隨後又相互勉勵,發誓要奮起振作。

由此可見,自我批評比針鋒相對的指責效果要好得多。

作為上級,就應敢於把自己曾經的過錯暴露在下級麵前,但其目的又是要讓下級醒悟,自覺做檢討。這種借己說人法,讓我們體會到了以批評說批評的魅力與效力。

切忌舊事重提

駕駛員因違反交通規則而受罰時,有的會乖乖順從,有的卻想盡辦法推托。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差別?這當然和警察對駕駛員的態度有密切關係。特別是警察看到駕照違例記載欄的反應,會直接影響警察的態度。

駕照中有違例記載的駕駛員,都不希望別人看到。而警察因為要執行勤務,有責任查看。但看過違例內容後,應避免再追問,隻處理當天的案件即可,這樣的話,駕駛員大都會聽從處理。如果警察表現出不屑的樣子,並盤問不休,駕駛員自然會很反感。

就心理學的觀點來說,駕駛員的反應是人之常情。原因是,弗洛伊德曾說:“人具有抹殺不愉快記憶的潛在欲求”,這意味任何人都難以接受別人用過去來評價現在的自己。尤其是過去犯錯已獲得應有的懲罰,而現在再揭發,無疑是被強迫接受多餘的懲罰,所以明顯表示出抵製情緒也是不足為怪的。

同樣,批評人時必須認清這種心理。就算不得不提及以往的錯誤,也要有意避開,以便能製造容易接受批評的心理狀況。

許多人總是對於以前曾犯過錯誤、受過處分甚至懲罰的人,抱有很深的成見。這樣,在對他們進行批評教育時,就會自覺不自覺地把眼前的事和以前的事扯到一塊兒,翻老賬。而這往往就觸動了別人最敏感的、最不願意讓他人觸及的神經,從而使人產生極大反感。

一名車間工人,因為工作失誤,受到一個通報批評的處分,後來,他和一名同事吵了一架,於是車間主任找他談話,對他進行批評,可隻進行了幾句,就談崩了。下邊是他們的對話:

車間主任:“你對同事大打出手,可真夠威風的啊。”

工人:“我……”

車間主任(打斷工人):“你怎麼樣?上次那個通報你忘了吧?我可是沒忘啊……”

工人:“那你就給我再來一個通報吧!一個我抱著,兩個我背著!”

車間主任:“你……”

批評最忌翻陳年老賬,將對方過去的問題一股腦兒地抖出來以顯示自己的理直氣壯。殊不知,連珠炮式的指責隻會加大對方的對抗情緒,使所遇到的問題更難解決。

“並不是我喜歡揭人的瘡疤,而是他的態度實在太惡劣,一點悔過的意思都沒有。我這才忍不住翻起舊賬來的。”車間主任事後為自己辯解說。

批評應針對當前發生的問題,幫助下屬提高認識,改正錯誤。有些管理者為了說服對方認識問題,總是把對方以往所犯錯誤如流水賬一樣,一一數落,大盤點,算總賬。這樣的批評效果極差。它會使下屬產生逆反心理,直覺告訴他領導一直在做收集他全部缺點的工作,這一次是在和他算總賬,因而會直接產生對立情緒,不會做出任何配合的。

說批評話要注意分寸。如果有必要指責其態度時,隻要針對他的惡劣態度加以批評即可。每次隻針對一件事能收到比較好的效果。如果一味翻陳年老賬,揭人傷疤,既不會起到好的教育效果,還有可能使對方更加反感,而一再故意犯錯。

批評要看場合

場合是否定和批評下級的定時條件,是領導語言發揮的必要限製。聰明的批評者總是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看什麼情況行什麼令,靈活機動、隨機應變,從而創造出一個否定和批評下級的良好時機。愚蠢的批評者則往往不分場合,不看火候,隨便行使權力,大耍威風,結果,使問題反而變得更加複雜和嚴峻起來。通常的批評宜在小範圍裏進行,這樣會創造親近融洽的語言環境。實在有必要在公眾場合批評時,措辭也要審慎,不宜大興問罪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