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如何在對方內心占據信任位置 (2)(1 / 2)

相反,先把這些“苦”擱在一邊,溫和地說:“公共汽車太擠了吧,太辛苦了,先休息一下吧。”等安靜下來,才把家裏的事情說出來,這樣,才會得到對方的同情和支持。

你不妨牢記住母親在你兒時講的一句話:“有什麼事,等你父親吃飯以後,再去請求他……”這真是金玉良言。那是因為飯後的心情穩定。

盡管場合、時機都與人的心境有關,但是,把人的心境單獨提出來,作為一個獨立因素仍然是必要的。開口說話之前,應先看看對方的臉色,看了臉色,才決定說什麼話。這種所謂“臉色”,不過是心境在臉部的一種表情而已。在人心境不好時,“無所不愁”,心境好時,“無所不樂”,當你與人說話時,必須把這作為一個前提來考慮。

可以說不信任感是由微小的事件的累積而形成的一種多層次的情感。因此,消除不信任感的方法,就是抓住適當的時機展現誠意,將這種重疊了多層的不信任感的原因一層一層剝除。

維護對方的自尊

一般來說,人們對於自尊往往存有不容侵犯的保護意識,因此,一旦個人的自尊遭受侵犯或攻擊時,即使對方過後表示歉意,恐怕也已無法彌補雙方已損傷的關係。

相反的,如果你能顧及對方的自尊,處處為對方的自尊著想,那麼,對方必然會因此對你表示友好與感謝。

舉例來說,當大夥正在圍桌談笑時,有一個人講了一個笑話,結果使得全場捧腹大笑,氣氛十分歡樂。然而,在這些笑聲還未平息之際,突然有另一個人說道:“這的確是一則有趣的笑話,不過我在上個月的某本雜誌中早就看過了。”或許這人的目的在於表現其優越的意識感,但他所獲得的真正評價是什麼呢?而那個當初說笑話的人,此時的感受又如何呢?你可以體會得到。

大體而言,後者的行動仿佛掠奪者一般,因為他毫不顧及前者的立場,不留餘地地奪走前者曾在眾人心中建立的地位。而且此舉對於前者而言,無異使其顏麵有損、意誌消沉,甚至嚴重影響個人的自尊。至於那些在場的聽眾,相信既不會由於後者的優勢作風而傾向後者,也不可能因此減損對前者的評價。

對人說話,第一要不妨礙對方的尊嚴。你對一個酒徒說著吃酒的不對,他自然也要起來為自己辯護,說著吃酒的好處。

世人大都愛自尊,這是不分貴賤貧富的。比方你見到了一個印度人,你覺得他們的國家比較貧窮,他們在國際上的地位當然要比你低去許多,因而你就看不起他。可是,在印度人的心目之中,他們也自視非凡,覺得他們是處處高你一等,凡是異教徒的影子挨到過的食物,他們覺得汙穢不堪,不再取食。還有像愛斯基摩人,在白種人的心目中,自認為要比他們文明得多,然而,他們竟也把白種人看成為最卑汙的民族,所以凡是在愛斯基摩族中好吃懶做的人,他們都稱之為“白種人”。

大部分成功的人都由經驗中證實,要維護他人的自尊,絕非一兩次的表態可以奏效,它是由許多次日常接觸所形成的一種過程。

弗雷德·薛佛在紐約人壽保險公司工作,壽險是個與紡織完全不同的行業,不過他知道有些原則是完全一致的。在保險業中,這些日常關切是最重要的。因為在保險業裏,業務人員就等於是公司本身。業務員如果業績不佳,不久就連公司都將無立足之地,事情就是如此直截了當。

多年前薛佛曾任職於一家國際保險公司麥卡比公司。當公司遷入一座新大樓後,跟以前不同的是這大樓中還有幾家其他的公司。薛佛希望在搬遷之後,原來所維持的重要的個人接觸並不因遷移而招致疏忽。所以,他到新大樓上班的第一天,第一件事就是走到安全人員台前。薛佛回憶當時的情景:“當時有十來位安全人員,我請他們都圍攏來,結果發現他們除了知道我們公司的名稱之外,連我們從事保險業都並不清楚。於是我對他們說:‘各位!我們在底特律市有幾位很重要的業務代表,如果你們發現來的人是業務代表,我們一定得給予最隆重的歡迎,我是說盡量讓他覺得備受重視,如此便得勞駕你們親自送他上七樓找到他所要會見的人,也請你們一定要配合幫忙。’後來我聽到一些業務代表談起他們來到這棟大樓所受到的禮遇,他們感到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