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 建設循環經濟工業園(1 / 2)

循環經濟工業園是一種以汙染預防為出發點,以物資循環利用為特征,以社會、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為最終目標的工業園區。它運用生態學規律把區域內的社會經濟活動組織成若幹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流程,在生產和消費的源頭努力控製廢棄物的產生,對可利用的產品和廢棄物循環利用,對最終不能利用的產品進行合理處理、處置,實現物質生產與消費的“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和能源、減少汙染物排放,促進環境與經濟的和諧發展。

行業主管部門、地方政府和企業要把建設循環經濟工業園區作為企業內部、企業與企業間層麵實現資源回收、物資循環利用、實施循環經濟的重要舉措,推動循環經濟發展。

一、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的基本特征

(1)工業園區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區,把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生態設計和可持續消費融為一體,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多贏”。

(2)工業園區需要以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和法律製度的重建作為保障。

(3)工業園區具體活動主要集中在企業層麵實施清潔生產和資源循環利用;區域層麵建立共生企業間或產業間的生態工業網絡;以及社會層麵建立廢物回收和再利用體係。

(4)工業園區強調在區域和社會層麵上的一、二、三產間的物資循環和流動。

二、建設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的基本原則

工業園區的規劃和建立遵循“減量、再用、循環”為內容的行為原則(即3R原則)。

(1)減量原則。要求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流程的物質量,即用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滿足既定的生產或消費需求,在經濟活動的源頭就做到節約資源和減少汙染。在生產中,常要求產品體積小型化和產品重量輕型化,產品包裝追求簡單樸實而不是豪華浪費;在生活中,減少人們對物品的過度需求,從而達到減少廢棄物排放的目的。

(2)再用原則。要求產品和包裝能夠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在生產中,常要求製造商使用標準尺寸進行設計,以便於更換部件而不必更換整個產品,同時鼓勵發展再製造產業;在生活中,鼓勵人們購買能夠重複使用的物品、飲料瓶和包裝物。

(3)循環原則。要求生產出來的產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後能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而不是無用的垃圾。物資循環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資源循環利用後形成與原來相同的產品,二是資源循環利用後形成不同的新產品。循環原則要求消費者和生產者購買循環物料比例大的產品,以使循環經濟的整個過程實現閉合。

以上原則中,減量原則屬於輸入端方法,旨在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過程的物質量;再利用原則屬於過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利用效率;再循環原則是輸出端方法,通過把廢物再次變成資源以減少末端處理負荷。

“3R”原則重要性是不一樣的。循環經濟的根本目標是要求在經濟過程中係統地避免和減少廢物,再利用和再循環都應建立在對經濟過程進行了充分的資源削減的基礎之上。

三、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建設的三種形式

工業園區硬件建設體現在具體的項目實施上,主要集中在企業、區域和社會三個層麵。企業層麵的循環經濟要求實現清潔生產和汙染排放最小化;區域層麵的循環經濟要求企業之間建立工業生態係統或生態工業園區,實現企業間廢物相互交換;社會層麵的循環經濟要求廢物得到再利用和再循環,產品消費過程中和消費後進行物資循環。不同地區的工業園區建設內容不一定相同,現分類簡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