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開發循環經濟關鍵技術與設備(1 / 1)

技術創新對發展循環經濟至關重要,沒有循環經濟的支撐技術循環經濟的發展就等於無米之炊,難以推進。企業是發展循環經濟的主力軍,加快研發各種循環經濟的關鍵技術與設備,發展綠色技術是企業的重要任務。

過去的科研與技術開發隻重視勞動生產率和GDP的提高,對於勞動力相對富裕、資源相對緊缺、環境汙染相對嚴重的中國來說,今後應更加重視提高資源產出率、資源利用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減少環境負荷與汙染,保護環境等綠色技術的開發和推廣。

一、技術組成

循環經濟的技術支撐體係是由替代技術、減量技術、再利用技術、再資源化技術、係統化技術等支撐技術組成。

(1)替代技術。通過開發和使用新資源、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替代原來所用資源、材料、產品和工藝的技術,以提高資源利用率,減輕生產和消費過程對環境的壓力為目標的技術。

(2)減量技術。選用較少的物資和能源消耗的工藝路線達到既定生產目的,在源頭節約資源和減少汙染的技術。以減少自然資源消耗,降低廢物處置,提高資源生產率為目標的技術。

(3)再利用技術。延長原料或產品的使用周期,通過多次反複使用,促進物資再利用,減少資源消耗的技術。

(4)再資源化技術。將生產或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再次變為有用的資源或產品的技術。

(5)係統化技術。從係統工程的角度考慮,通過構建合理的產品組合、產業組合、技術組合,實現物資、能量、資金、技術的優化使用的技術,如多產品聯產和產業共生技術。

多產品聯產通過多種產品的聯合生產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對生產過程中消耗的原材料和能源進行科學的分配來生產不同產品,或者對資源進行深加工,對副產品進行充分開發利用,都可實現多產品聯產。

產業共生將不同的產業、行業耦合在一起共同生產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某一個行業生產過程的產品或廢棄物,可能正好是另一個行業生產過程所需的原料。在空間上將具有耦合效應的產業配置在一起,可大幅度地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廢棄物的生成以及不必要的資源消耗。

二、恰當選擇

不同產業、不同企業要結合自己產品特點發展本產業、本企業的綠色技術支撐體係,發展適合本產業、本企業的循環經濟關鍵技術與設備,建立本產業、本企業的綠色技術支撐體係。要以發展高新技術為基礎,以開發經濟體係生態鏈接技術為關鍵,積極采用清潔生產技術,采用無害或低害新工藝、新技術,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實現少投入、高產出、低汙染,盡可能把對環境汙染的排放物消除在生產過程之中。通過構築技術平台,在企業上形成“食物鏈”,在產業上形成“產業群落”,在區域上形成循環經濟“生態係統”。

三、日本的經驗

日本循環型社會的建成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一流水平的實施循環經濟的關鍵技術與設備。在日本塑料及塑料包裝物使用後均采用各種塑料再利用技術進行處理。

1.日本廢棄塑料回收再利用技術

其技術有下述三大類:

(1)材料再生利用技術;

(2)塑料再生利用技術;

(3)熱能再生利用技術。

2.日本昭和電工株式會社采用塑料再利用法——氣化技術

對廢棄PSP餐盒、托盤、塑料袋及其他各種廢棄塑料進行回收處理,生產各種紡織品原料和化工產品的技術設備,是一種劃時代的化學再生利用設備。2001年榮獲日本經濟產業省頒發的“ZERO—EMISSION ECO—TOWN”獎。

塑料本來是以石油為原料的產品。使用氣化技術,就可以從使用過的塑料中製造出與用石油所提煉的石腦油所製成的化學製品的原料相同的物質,比如合成纖維等等。這是一種回收廢棄塑料新的處理技術——氣體化的完全性化學再生利用法。

在這個設施裏,將使用過的塑料氣體升華,製成合成氨氣體,生產氨綸。

昭和電工的氣體化工藝流程具有全新的四大特征:

(1)采用低溫氣化爐和高溫氣化爐的兩階段加熱。

(2)塑料在1400℃以上的高溫下完全氣化,生成氫氣和一氧化碳。

(3)不需區分乙烯塑料和氯乙烯塑料,也不需區分塑料的種類,可以將幾乎所有的塑料都作為再生利用的原料。

(4)包括灰分在內,全部可以再生利用,是垃圾為零的完全性化學再生利用設施。

這一技術的普及,將垃圾場地的不足、石油資源的枯竭等現代社會中所存在的環境資源問題加以解決,可以期待,會起到史無前例的巨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