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曆史進程中斷的原因與教訓(3 / 3)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需要有成熟的領導集體來實踐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需要,也是中國特殊的國情的需要,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由誰來領導完成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任務,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中國共產黨的曆史證明,中國共產黨成熟的領導集體及其核心,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領導者。

為什麼說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需要中國共產黨成熟的領導集體呢?第一,由於他們最有影響、最有威信,因此他們就成為全黨團結、統一的凝聚力。而全黨的團結和統一,是科學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解決中國實際問題不可或缺的條件。第二,由於他們最有經驗,被選出來擔任最重要職務,因此他們能站在全黨的高度、全局的高度,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中國的實際情況;他們有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膽識和能力,能夠製定出符合實際的路線、方針、政策;他們能夠把中國革命和建設中創造出來的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形成適合中國國情的科學理論,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三)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特色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文明曆史的國家。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傳統在新中國成立並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裏的指導地位以後,仍然影響不小。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也就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了基礎,而且也為中國文化的世界化、現代化提供了契機。馬克思主義作為外來文化,要在中國實現本土化,必須與中國社會文化結合起來,取得“民族形式”。毛澤東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上,特別重視研究中國曆史文化遺產。用“實事求是”論表述辯證唯物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用“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觀點說明客觀調查的重要;鄧小平注意運用“摸著石頭過河”“黃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等通俗語言來形容社會主義道路探索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拉近與廣大群眾心理的距離,使他們易於接受;江澤民也要求要“努力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他指出:“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朽的貢獻,我們應結合時代精神加以繼承發展”,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文化傳統融會貫通;胡錦濤主席則將構建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指導今後的生產建設。

(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然要求

作為科學的理論,馬克思主義決不是自我封閉的僵化體係,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和發展的活的思想體係,具有深厚的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理論品質。

創新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然結果,在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一方麵指導實踐,取得成功的實踐成果,另一方麵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總結實踐經驗,取得新的理論創新成果。這兩個成果就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目標。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辯證統一過程。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解為隻是運用理論,這是片麵的,通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的結合,實踐創新又理論創新,運用理論發展理論,結合是關鍵,創新是靈魂,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解和全麵要求。創新不是“無中生有”,即使是全新的發明,也是在以往積累的知識的基礎上取得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就是一部理論繼承和創新的曆史。

總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也是一個艱苦的過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艱辛努力。我們應該始終不渝地追求真理,為真理而奮鬥。